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跨单元整合教学路径研究

作者

董丽丽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

一、引言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深化,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底层逻辑和价值指引。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基础组织内容,但单元并非知识和素养的“孤岛”,各单元在语言知识、思维训练、审美体验与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丰富且隐蔽的内在关联。跨单元整合教学突破单元边界,对教材资源进行系统性重组与激活,可以准确地呼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培养需求,助力学生在关联、贯通的学习中,可以实现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的协同提高,适合新时代语文育人的深层诉求。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跨单元整合教学的价值

2.1 适配核心素养培养逻辑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支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彼此交融、互相支撑,构成有机整体。跨单元整合教学打破单元教学的碎片化局限,把分散于不同单元的语言训练点、文化素材、思维载体与审美资源串联。比如,聚焦论述类文本跨单元整合,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观点论证等思维能力,同步加强语言精准表达,契合核心素养“整体育人”的逻辑本质。

2.2 激活教材资源育人潜能

部编版教材单元主题多元、文本类型比较丰富,跨单元整合能挖掘单元间的隐性关联。以“家国情怀”主题为例子,其贯穿教材多个单元,通过整合相关单元,可构建从古代仁人志士家国担当,到近现代革命先辈家国实践的主题序列,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割裂,深度挖掘教材文化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深化文化认同,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2.3 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传统单元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积累。跨单元整合教学以核心素养为主要脉络,指引学生对不同单元内容进行关联、比较与归纳。比如整合“青春”主题的不同文体文本,学生可以对比中明晰文体特征差异,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同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与深度,实现学习效能的本质突破。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跨单元整合教学路径

3.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统筹

3.1.1 锚定核心素养目标

系统梳理教材单元,精准识别各个单元对核心素养的承载点。以“文学阅读与写作”板块为例子,聚焦语言建构(如经典文学语言品鉴)、思维发展(如文学形象塑造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如文学意境体悟)、文化传承(如文学作品文化内涵解读)等素养维度,筛选了具备整合价值的单元,为教学锚定了清晰的方向。

3.1.2 分层拆解教学目标

把核心素养作为总目标,细化为课时与整合单元的分层目标。以古典诗词跨单元整合教学为例子,总目标设定为“提高古典诗词鉴赏与文化感悟素养”;分目标拆解为“掌握诗词意象解读方法(语言、思维维度)”“领会不同朝代诗词审美风格(审美维度)”“理解诗词文化传承价值(文化维度)”,通过分层慢慢递进,保障核心素养落地。

3.2 挖掘教材内容的跨单元关联

3.2.1 主题关联整合

梳理教材主题谱系,如“理想与担当”“自然与人文”等,选取“理想与担当”主题,整合必修上册“青春激扬”单元与必修下册“责任与使命”单元文本,指引学生探究不同时代个体理想担当的表达形式与文化根基,关联语言运用、文化理解与思维训练,深化主题认知,厚植文化传承与思维素养。

3.2.2 文体关联整合

按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体分类,开展跨单元整合。针对论述类文本,整合不同单元篇目,对比论证结构、语言风格差异,系统训练学生论述能力;对文学类文本(小说、戏剧等),聚焦人物塑造、情节架构的共性与个性,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与语言建构能力,并助力学生掌握文体规律,强化核心素养。

3.3 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单元教学活动

3.3.1 探究性学习活动

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探究任务,如“解码教材中的文化基因”,整合文化经典、现代文化随笔等跨单元文本,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文化传承演变轨迹,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开展成果汇报,在探究实践的同时提高文化理解深度、思维分析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精准度,实现多素养协同发展。

3.3.2 项目化学习活动

创设项目式任务,比如“策划校园文化主题文集”,整合教材文化、文学单元文本,引导学生完成素材筛选、文集排版、导读撰写等环节。学生在选题、组稿、编辑过程中,强化语言建构(写作、编辑)、审美鉴赏(文本筛选与排版)、文化传承(文化主题挖掘)等素养,达成核心素养的融合培育。

3.4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

3.4.1 素养本位的评价内容

围绕核心素养四大方面,细化评价指标。语言运用维度关注文本解读的语言表达质量、写作的语言准确度;思维表现维度考查探究过程的逻辑推理、观点创新性;审美鉴赏维度评价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深度和创新表达;文化传承维度聚焦文化理解的深度与文化传播实践。以跨单元写作为例子,综合评判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的融合达成度。

3.4.2 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

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协同的评价机制。老师评价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从核心素养维度进行深度点评;学生自评聚焦学习过程与素养发展的自我反思;互评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建议,比如小组互评探究报告,从思维、文化等维度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多元视角全面反馈素养发展状态。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跨单元整合教学,通过教学目标统筹、内容关联挖掘、教学活动创新与评价体系构建,突破单元壁垒,深度激活教材育人潜能,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立足学情与教材动态调整,持续优化整合路径,让跨单元整合教学成为落实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引擎,为培育新时代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郑树军.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J]. 天津教育,2024, (27): 137-139.

[2] 靳彤.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

[3] 蔡瑞. 统编本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22.

[4] 何禅君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优化与使用 [D]. 华中师范大学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