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人工智能促进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臧成喜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

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整个高职教育阶段的受重视程度并不够,由于考核机制不同,高职语文教学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在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普通高中,语文作为高考三大主要科目之一,教学地位极高,但在高职教育当中往往更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往往会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现象,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源以及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而发挥出语文课程的育人职能。

一、构建智能教育系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因此,学校应当积极构建智能教育系统,根据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变迁,因势利导推动人工智能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素养,实现人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首先,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活动需要新型设备和互联网络的支持,所以学校方面需要结合教学规划购置、引进必备的硬件、软件设施,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做好调试、维护工作,促进人工智能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然后,院校还需要组织教师研讨会,引导各年级教师针对教材内容以及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讨论、整理,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 AI 发展历程以及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情况,以此为智能教育系统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理性参考;最后,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工作,或者通过互联网学习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有效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二、基于人工智能深化“以生为本”理念

将人工智能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的主要目的是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而不是让人工智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更不是让人工智能代替学生思考。对此,教师要利用人工智能深化“以生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以教学“谁不说俺家乡好——撰写家乡文化名胜导游词”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家乡不同景点、景物作为学习对象,利用人工智能设计文化名胜导游词,以此来向朋友或网友介绍本地的景色和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让学生一味的使用人工智能,而是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以及特色文化习俗,或者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都有哪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著作,以此为基础为家乡撰写文化名胜导游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明确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路径和方式,比如让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搜索自己家乡某一景点的视频或图片,而在设计导游词时则需要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三、利用人工智能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相较于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更注重专业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但这并不意味语文等公共基础课不重要。因此,除课堂教学以外,教师也要利用人工智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学习,以此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并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大唐荣耀”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盛世大唐,梦回长安”的课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 Deepseek 等工具完成唐诗、唐代散文的搜索工作,以及调查报告设计工作。为了拓宽学生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 教师要强调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学习辅助工具,让学生明白不可以将一切学习任务都交给人工智能。 ②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寻找唐代饮酒赋诗融入现代生活的方式和路径,以此来让大唐风尚得以再现。 ③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大唐有关的影视作品,例如《长安三万里》等等,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探索唐代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且利用人工智能建设不同场景,以此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已进入构建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作为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应当从“以生为本”理念出发,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构建高效课堂,将信息化学习观念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利用 DeepSeek 等软件和工具自行搜索语文知识,拓展学习视野,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相互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素材,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或者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小兰. 浅谈人工智能促进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C]// 第八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24:1-5.

[2] 徐世群 , 曹定鼎 .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高职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J].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40(22):23-25.

[3] 钱奕霖 . ChatGPT 类产品赋能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J]. 汉字文化 ,2024(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