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理念下的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究
庄小明
泉州实验中学丰泽附属小学
STEM 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的素养,引导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该理念指引下,小学科学要将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素养本位,让学生经历系统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项目式教学能够满足这一教育要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空间,践行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探究的重要课题。
1. 项目启动:定位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强调科学课程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实现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协调发展。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过程导向”的双重作用,使学生在复杂且真实的情境中不断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1] 。首先,教师需要以明确的目标导向统领教学实践,确保项目式教学实施方向的准确性。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学习的潜在动机,以此完成项目启动。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制定健康生活计划》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式教学的形式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项目活动设计中,以 STEM理念为指引,围绕科学核心素养维度定位教学目标。并确定项目的核心问题,利用问题式情境构造科学教育空间。项目主题为“健康生活由我规划”,教学目标有:掌握健康生活计划的基本要素,并运用科学方法完成计划;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健康生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并设计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健康管理师,现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现状为其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你会怎样做?”以此完成项目启动。该案例中教师以问题情境启思,为项目式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良好的铺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2. 项目实施:铺设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支架
在 STEM 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的探究性原则强调通过真实的项目任务,促进学生学习和深度参与 [2]。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情铺设学习任务,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并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形成渐进性任务链条,确保学生能够在项目式学习中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例如,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单元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了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系统的工程建造过程。在项目启动后,教师为学生铺设了学习任务。任务一:观察生活中的住房,总结住房的基本结构以及主要系统。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建造塔台所涉及的各个因素和标书样本完成塔台竞标标书设计,并完成塔台模型设计。任务三:在教师审核后依照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任务四:自主完成测试、评估和改进,各小组提交、展示学习成果。此案例中教师以层层递进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形成了渐进性任务链条。
3. 项目评价:复盘实践过程,落实科学评估
评价是项目式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完善和评价形式的优化,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宽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以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落实科学评估,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实践提供导向。
例如,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项目式主题教学中,教师以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收集学生学习数据。该项目学习分为提出问题、方案设计、实践探究、成果展示四个模块,教师为不同模块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如在实践探究模块,主要关注学生实践方法科学性、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合作探究参与度等,并将学生的学习变现记录下来为后续复盘实践过程提供依据。此形式将评价贯穿项目式学习全过程,并能够科学评估STEM 理念在教学中的践行情况,实现有效的教学反思。
结束语
综上所述,STEM 理念下的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实践要注意教学内容、学习形式以及评价的科学设计,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助力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不同环节,落实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正向指引,确保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感受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构建科学思维的系统框架,不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菁馨 . 以项目为载体传递科学思维——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实践[J]. 新课程导学 ,2025,(14):67-70.
[2] 陈少华 .STEM 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J]. 教师 ,2024,(31):72-74.
[ 本文系丰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课题,《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探究》编号:Fzjk23-146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