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三门球教学中的运用
郭晓伟
黔西市第七小学
三门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速度,力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战术思维和规则意识。部分教师对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思考,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结合具象思维,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三门球教学质量提升。
一、小学三门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和学情分析
(一)核心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训练,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三门球的基础技术动作,理解简单的战术配合,让学生发现三门球运动的乐趣,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1]。其次,教师需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面对问题时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实现教学优化。最后,教师从趣味教学出发,设计多样化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三门球运动积极性,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养成健康生活良好习惯。
(二)小学生学情特点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点,对于抽象概念缺乏深入理解,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动作示范等不同方法,结合游戏化体验等方式深化学生学习认知。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期,不同部位协调性和力量发展不够均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等方式,丰富练习形式,维持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三门球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设生动场景,激发参与兴趣
情境教学方法通过构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将抽象的运动规则和学生感知有效结合,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合作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三门球”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比赛目标,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射门技术”相关内容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构建的方式,让学生用正确的射门姿势,将枯燥的练习转化为趣味教学任务,进而增加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以“玩”促学,提升技能掌握效率
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十分常见,教师通过竞赛,闯关等多种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三门球技术动作,养成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天性[2]。教师针对持球,传球等基础技能,通过重复练习强化动作定型,同时教师需要简化比赛规则,引导学生主动合作,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组织三门球积分比赛,将团队配合纳入评分体系中,通过不同维度评价激发学生全面发展。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小学运动能力提升,要表现显著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方法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可以获得成果体验,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在学习和训练中获得明显的提升。训练任务分层,基于学生不同难度任务选择,同时通过课堂观察等方式,定期调整学生层次,避免出现标签效应,实现学生动态成长和进步。
(四)合作学习法,强化团队意识
三门球对抗特性,决定了团队协作是获得胜利的关键。合作学习法的落实,通过设计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分工,沟通互助上,充分理解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综合素养,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分组过程中,教师通过技能水平,性格特点等内容,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位置的职责。教师设计团队挑战任务,制定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反思和研究学习内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意识。合作教学理念的应用,让学生从个人表现向团队共赢发展,实现其凝聚力的不断提升,提高学生参与三门球活动的积极性。
(五)直观引领,夯实技术基础
示范讲解发展是体育教学开展的传统方式,教师通过精确地计算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表象。针对三门球关键技术,教师可以用口诀,比喻等简化技术要领,同时利用慢动作回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错误纠正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通过学生示范,集体纠错等方式,同时让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示范展示,再组织全体学员共同观察分析错误动作,最后由教练进行专业点评和正确动作示范,从而有效避免错误动作形成肌肉记忆而固化定型,确保学员从一开始就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要领。
结束语:
三门球有着丰富的体育教育价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同时借助信息化教学措施,丰富学生体育学习形式,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进而收获成长。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方式落实要确立学生中心地位,通过持续创新和反思,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武 . 三门球运动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运动 ,2010(3):2.
[2] 李小华 . 同场对抗型球类教学模式的革新——以三门球为例 [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2(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