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交通投融资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高红军

巴彦淖尔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015000

引言:交通运输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建设和成长须要巨额资金支撑,传统的投融资模式存有明显不足,很难符合大型建设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在此状况下,探究交通领域投融资更新机制和持续发展途径,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而且可以为该行业长久稳定发展给予理论依据和政策引导。

1 现有交通投融资模式概述

1.1 财政资金投入

财政资金在交通基础设施创建时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大多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途径来保证,这种运作模式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给牵涉公共利益的大型交通项目赋予了连续而可靠的财力支撑。

1.2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作为交通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主要针对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利用自身强大的信贷供给能力为企业提供支持,该融资模式受利率波动、债务偿还压力等风险因素影响。

1.3 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主要分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两大类,政府发行专门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券,这类债券由于信用等级高、融资成本低而受到广泛关注,企业债券则是交通企业公开在市场上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来满足自身运营需求的一种方式。

1.4PPP 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属于一种新的投融资形式,其本质特征就是政府同社会资本方一同合作运作,参与到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及运营当中,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整合多方资源要素,从而使得项目的整体运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1]。

2 现有交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缺口大

城镇化快速推进,交通需求不断增大,这就给基础设施创建的资金投入带来了更高要求。现有的融资模式很难符合大规模投资的必要,于是有些交通项目因为缺少资金而出现推迟或者推进缓慢的现象。

2.2 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融资体系依旧以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为主导,呈现集中化的特征,单一化的融资模式增加了系统性风险[2]。且在某一种融资方式陷入危机时,易引发项目资金链的连锁反应,受资源供给有限的影响,难以满足交通行业多元化发展的更高需求。

2.3 风险分担不合理

目前投融资领域中风险分担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在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中企业通常承担大部分的债务偿还责任,在 PPP 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利益平衡机制尚未健全,容易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这种非均衡的风险分配方式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并且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运营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2.4 缺乏创新机制

传统交通投融资模式在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应对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时,难以满足新的需求[3]。其设计的融资工具和运行机制缺少系统性进展,不能全面地采取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和利用金融上的创新方法去开拓资金获取途径并改善成本结构。

3 交通投融资模式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3.1 创新融资工具

资产证券化给交通企业赋予了把收费公路通行费收益权,轨道交通运营收入这些优质资产变成标准金融产品的更新途径,进而促使存量资产得到高效利用,资源达成优化调配的目的。而且为基础设施创建给予多种资金支撑,绿色金融工具关注新能源公交车购置,充电设施布置等环保方面,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向清洁低碳行业流动,助力达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3.2 拓展融资渠道

要想让民间资本真正融入到交通基础设施的创建当中来,就非常迫切地要健全准入制度,塑造起完备的政策保障系统,切实保护好它们的权益,要先从停车设施,公共交通这些领域开始革新突破,利用多种融资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加入进来。

3.3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政府同社会资本方以及市场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界限被厘清之后,实现风险合理分配的关键就浮现出来。在 PPP 模式之下,政府部门侧重于政策制定与土地资源供给环节,企业主要关注项目执行、创建、运维方面,投资人更注重资金利用效率及其带来的收益。

3.4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借助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农村公路、城市公共交通这类社会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较弱的公共服务领域,以减轻企业运营压力并提高项目开展的可行性。还出台一些专门针对交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像针对交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环节给予税费减免,投资者股息红利也存在税收优惠机制,从而缩减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投资收益预期,进而促使社会资本积极投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5 促进交通科技创新与投融资融合

政府机构同私营部门联手创建交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着重扶持智能及绿色交通领域的技术研发,给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给予资金支撑,塑造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通过股权或者债权融资途径,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速度,促使先进交通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以及应用范围得到推进。

4 结束语

交通运输范围里的投融资形式改良以及可持续发展变成该行业转型的关键话题,通过系统剖析现存的投融资形式,它的运转效能,资金获取状况以及风险防控水准上出现不少欠缺之处,将来要着力发展多种融资手段,扩展融资途径,改善风险同担制度,还要加强政策引领,促使交通技术更新同资本运作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建造的资金难题,做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嘉祥 . 关于如何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J].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5(12):177-179.

[2]张惠卉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改进与创新的相关建议[J]. 商业观察 ,2022,(05):32-34.

[3]张金柱 , 赵立青 .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创新实践 [J]. 经营与管理 ,2024,(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