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应用的研究
叶慧玲 黄惠玲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一、引言
在高中课程结构中,生物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等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新课改推进中进一步优化教育策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切入点,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意识。并且在合作学习方面进行切实加强,使学生通过通力合作强化协同发展,从而为学生更有效深化理解知识、掌握核心内涵提供必要条件。让学生在协调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高效学习和实践应用,从而为学生综合学习效果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强化合力作用,提升学习成效
在高中生物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系统推进的前提下,对各类生物知识进行更深入理解。例如,对于细胞的呼吸作用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等相关内容合作学习时,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和合作探究。在合作之中,对于各自的想法和看法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在互相合作深入理解各类知识的前提下,深化对于知识的认知和感受,从而为其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对于光合作用的整个发展历程及其反应过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有的对内容进行汇报,有的进行探究,有的解答相关问题,以此让学生在分工协作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更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为其学习效果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中生物教学环节推行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沟通协作以及分工推动的前提下,针对相关实验或者操作步骤有效协调。在对各类矛盾或者冲突进行处理时,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和协同推进,并展开实验操作,针对数据进行精准记录,分析实验结果,以此在整体操作环节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且在科学探究等方面充分优化,为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三)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前提下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动式课堂的切实优化,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实现大胆探索和积极发言,表达自身的观点和学习成效,从而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有更大的探究兴趣,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高效课堂打造提供有利条件。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各类不足,在创新发展的前提下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效能。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合作学习取得更好成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例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相关因素,科学组建相对应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要有 4~6 人,确保在明确分工后,且知识能力方面具备互补性,从而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使合作小组的根本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例如,在针对基因的表达等内容进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组成合作小组,确保善于分析、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和表达能力比较好、善于总结归纳的学生融入一个小组,在小组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讨论汇报之中进一步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价值。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得到切实提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进中,教师需要在合作任务推动之前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和合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明确各自的分目标及其各自的责任要求,把复杂的合作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可执行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融入其中,把握自身的职责,从而充分体现出合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各项内容充分整合和强化利用的前提下,为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在各自负责实验方案设计及其操作记录、实验把关、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相关任务,在各自职责得到有效明确并且强化实践落实的前提下,使学生可以在各项合作中对相关实践内容进行有序推进和切实完成,为其各类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和合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条件,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和实验能力的增强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师有效引导与监控
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引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正确支持,而不会偏离主题。同时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提示或者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启发和引导,使其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且充分解决,从而为其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条件。例如,在针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进行讨论和教学环节,如果小组成员在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时候,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或者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全面分析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成分等内容,在营养结构等方面也进行有效优化,以此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之下处理各类矛盾或者困境,在实现查漏补缺充分优化完善的前提下,使其顺利完成相对应的合作任务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环节,教师要高度关注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入,让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在明确分工实现协同推进的前提下,使学生顺利完成相对应的合作任务。教师要强化引导和监督管理,在合作学习机制的调整和优化方面,让学生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强化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飞菲 . 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J]. 生物学教学 ,2024(3): 45 - 47.
[2] 王晨一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4(9): 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