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

作者

王凤亚

临西县第六中学 130535199310183146

引言

数学不仅要求知识掌握,更强调在复杂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逻辑推理、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但现实课堂仍受应试导向影响,偏重知识点讲解和习题训练,缺乏真实问题实践。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改进提供了契机。多媒体、网络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引入,不仅拓展了学习情境,也促进了探究与合作,使学生在动态、个性化的环境中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因此,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培养路径,不仅具理论意义,也对教学实践具有现实价值。

一、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困境

问题解决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源于建构主义和问题导向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主动建构意义,问题解决正是学生重组认知的过程;问题导向学习则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其主要维度包括问题发现、建模、方案设计、逻辑推理和反思。但现实课堂中仍存困境:目标局限,只重知识掌握;方法单一,依赖讲解与模仿,缺乏探究;评价滞后,过于看重分数,忽视思维过程;资源不足,部分地区缺少动态工具,限制了能力培养。因此,尽管问题解决是教学重点,但在实际中落实不足。

二、信息技术赋能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解决困境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它能拓展数学问题的情境与真实性。借助多媒体、动态几何软件和虚拟平台,抽象问题得以直观呈现,学生在操作与观察中理解规律并建模,如使用 GeoGebra 演示几何问题。其次,它能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与合作化。学生可通过学习平台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并在小组协作与在线讨论中交流观点,在互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它能实现学习的数据化与个性化。平台能记录作业与答题轨迹,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差异并提供针对性指导。第四,它能推动评价体系转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可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解题策略与建模表现,为教师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它能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游戏、虚拟仿真与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积极思考。可见,信息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变革的重要力量。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培养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从多个路径展开。首先是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情境创设。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和动态软件,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现实的语境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时,可以设计“校园环保调查”或“食堂饮食习惯分析”等项目,让学生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基于学习平台的个性化推送。信息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习报告,推送针对性的习题与资源,从而使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第三是基于交互式课堂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系统设计小组任务,学生通过平板或电脑进行协作解题,实时展示与交流解题思路,从而实现多元视角的碰撞与融合。第四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评价。教师可以借助平台的后台数据,对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行为轨迹进行分析,评价其思维深度、策略多样性和反思能力,从而在课堂之外实现持续性指导。第五是跨学科的探究与整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科学、信息技术、社会学等学科融合,设计跨学科项目,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设计“校园节能方案”,要求学生用数学方法测算能耗,结合科学知识提出节能建议,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方案展示。通过多路径的融合,学生能够在动态环境中全面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为了验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在某初中八年级的几何教学中,教师以“设计环保花坛”为主题,借助GeoGebra 软件让学生模拟不同几何图形的花坛设计,并计算其面积与周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几何知识,还要在设计与计算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最终形成报告。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不同图形的变化规律,激发了探究兴趣,提升了解题效率。另一个案例是在“数据与概率”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利用学习平台布置“校园垃圾分类调查”任务,学生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利用 Excel 或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在小组中展示结果与提出改进建议。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案例可见,信息技术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开放、多元和真实的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

五、未来发展与优化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使教师不仅能使用技术工具,更能在教学设计中创造性地整合技术与问题解决。其次,应加强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再次,应探索智能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过程纳入全面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与发展性。最后,应推动跨学科融合与社会实践,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与应用。只有不断优化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数学教育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通过情境创设、个性化学习、合作探究、数据化评价和跨学科融合等路径,学生能够在真实、多元和动态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建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能推动数学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型,实现从重知识向重素养的转变。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作业与课堂将更加依托信息化平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将更加系统化、个性化与高效化,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宝珍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探究 [J]. 求知导刊 ,2024,(36):128-130.DOI:10.14161/j.cnki.qzdk.2024.36.008.

[2] 蒋浩宇 .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24):218-220.

[3] 卓军红 .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的路径探究 [J]. 信息与电脑 ,2024,36(23):248-250.

[4] 杨海清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J]. 新智慧 ,2024,(3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