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标准化建设中电厂安全生产的实践与改进

作者

秦跃华 王晓昕

陕西延长石油富县发电有限公司  陕西延安  72750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其稳定供应至关重要。电厂安全生产是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性的关键环节,而标准化建设则是提升电厂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本文将从实践与改进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标准化建设在电厂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为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践

1.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电厂安全生产中,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可以有效避免因职责不清导致的安全事故。同时,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生产行为,从制度层面保障安全生产。此外,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例如,某电厂通过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是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加强人员培训对于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至关重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员工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同时,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此外,鼓励员工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例如,某电厂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并通过模拟事故场景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电厂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意识淡薄

尽管电厂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部分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这种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一些新入职员工和临时工中尤为突出,他们对电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够熟悉,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安全文化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手段,员工的安全意识难以深入人心,也是导致安全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某电厂曾发生一起因员工违规操作导致的设备损坏事故,调查发现该员工对设备的操作规程不够熟悉,且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规操作不会引发严重后果,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2 设备老化严重

随着电厂运行时间的增长,部分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高,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设备老化不仅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可能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同时,设备更新改造资金不足,导致设备老化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电厂的安全生产水平。例如,某电厂的部分发电机组运行时间已超过 20 年,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逐年上升,给电厂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由于设备更新改造资金有限,无法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导致设备故障频繁,影响了电厂的正常生产。

2.3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效果。目前,部分电厂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方面存在不严格的现象,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此外,安全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某电厂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检查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检查人员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未能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表明电厂在安全管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等,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安全文化长廊,展示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事故案例等,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此外,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考核机制,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中,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3.2 更新设备

设备更新是解决设备老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保障电厂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加大设备更新改造投入,优先更新老化严重、故障率高的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先

进的设备选型标准,选择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电厂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加强设备更新后的调试和验收工作,确保设备更新后能够正常运行,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3.3 引入先进技术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引入先进技术是提升电厂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同时,引入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此外,应用智能化安全防护技术,如智能安全帽、智能安全围栏等,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4 结语

电厂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是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石,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以及优化设备管理等实践,电厂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安全意识淡薄、设备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电厂安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更新设备以及引入先进技术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电厂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鹏 , 朱玉辉 , 廖开友 , 等 .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厂安全生产培训管理中的实践 [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29(03):23-26.

[2] 陈鹏 , 付修俊 , 史志辉 . 党建引领:夯实安全生产建设基础——以 A 电厂为例 [J]. 中国军转民 ,2024,(17):174-176.

[3] 王崇如 , 丁乐 , 顾建军 , 等 . 发电厂安全生产中远程视频技术运用 [J]. 电力设备管理 ,2025,(08):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