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践行
张茜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及践行的意义、问题和方式。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意义重大,既能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又能助力高校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然而,当前存在管理者引领不足、管理与教育结合缺乏多样性、线上活动少等问题。为此,提出管理者应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政活动注重线上线下结合等对策,以促进学生成长与高校教育发展。
关键词: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践行
前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二者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从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出发,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高校推动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理念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践行的意义
1.1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
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以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只关注日常事务,现在将其与思想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比如让他们更了解国家发展、关心社会大事,明白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能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比如学会诚信、担当、关爱他人,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学好专业知识,思想上也会更加成熟,能真正成长为有品德、有担当、有热情的年轻人,为国家发展实实在在地贡献力量。
1.2可以帮助高校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关乎学生培养,更是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路径。推动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学生管理,能够为教师提供系统化的育人实践平台,助力教师实现教育理念与管理能力的双重提升。同时,教师在参与学生管理实务时强化思政教育渗透,这一过程反过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对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价值的认知,进而提升教育管理效能,突破传统单一管理方式的局限,增强教学管理创新能力。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也是不断精进专业能力、完善教育教学体系的过程,促使常规教学管理向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转变,为高校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践行中现存的问题
2.1高校辅导员或者是教师没有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践行,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或者是教师没有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部分高校辅导员将工作重心放在行政事务上,缺乏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与学生的日常谈话、班级建设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的意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未能有效融合。而部分高校教师的教育方式着重于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未能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涵。
2.2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缺少多样性
如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方法上存在明显短板,不少管理者往往等到学生出现违规行为时才介入,以批评教育为主,这种方式不仅效果有限,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逐渐丧失配合的积极性。更关键的是,这种单一的问题导向管理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很难真正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也缺乏多样化方法和形式(如主题活动、榜样示范、实践体验等),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2.3相关思想政治活动集中在线下,缺少线上活动的布置
思想政治相关活动基本都集中在线下开展,线上活动安排很少。大量思政教育活动依旧依赖传统线下模式,如集中讲座、班会讨论、实地参观等,缺乏线上互动环节的设置。目前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高度依赖网络平台,对碎片化、互动性强的线上内容接受度更高,但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线上布局大多仅推送政策文件、活动预告,缺乏针对社会热点的线上研讨空间,也未开发符合青年特点的沉浸式教育场景(如虚拟红色基地参观、互动式政策解读直播)。这种重线下轻线上的活动方式,不仅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时代适应性,也让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借助技术优势实现精准引导。
3针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高校教师及辅导员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及辅导员应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应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讲解专业知识时,结合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表达观点。教师不应一味地输出知识和结论,而应结合学生见解,相应地融入责任意识、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将正确价值观自然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在课外场景中,教师可主动关心学生学习与职业规划,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困惑。
辅导员需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发现学生存在思想或者行为上的偏差时,辅导员不应直接批评,而应以组织活动、提供帮助等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辅导员不应仅仅完成事务性工作,更要结合具体事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鼓励受到资助的学生树立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为思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2相关思想政治活动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
为了让思想政治活动更贴合同学们的需求,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线上活动,让线上线下活动方式结合得更好。
线上活动组织要突出便捷性、互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能随时参与、主动分享。可以把相关理论知识做成短视频,比如用影视剧片段、校园生活案例解读政策热点,通过公众号或短视频平台发布,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设计线上答题闯关小程序,把知识点拆解成趣味题目,设置积分奖励和错题解析,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理解。直播也是重要形式,比如开展思政公开课的直播时,开放弹幕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实时发送观点、提问,老师可以当场回应或整理成热点问答合集在课后发布;还能组织学生直播分享实践经历,比如返乡调研见闻、志愿服务故事,带动更多同学参与讨论。此外,分区展览红色电影、讲座视频、优秀心得等内容,鼓励学生留言评论,形成持续的线上学习社区。
加强思想政治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关键是让两者优势互补、形成闭环。线下活动可以通过线上扩大影响,比如组织参观红色纪念馆、参与社区服务后,让学生拍摄打卡照片、录制感悟视频,发布在班级群或校园平台,带上话题标签发起互动讨论,把线下的实地体验转化为线上的持续传播;线上收集的学生问题和热点话题,要落地到线下场景解决,比如通过问卷星、匿名留言区了解到学生困惑的问题,线下组织专题沙龙,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政教育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通过网络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有趣的活动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4结语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必要路径。针对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教师引领作用不足、管理方式单一、线上活动匮乏等问题,通过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推动线上线下活动结合等对策,可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在网络时代,高校需持续探索更贴合学生特点的融合方式,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助力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思想境界上共同进步,培养更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丹婷.如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J].吉林教育,2025(8):91-93.
[2] 王继鑫.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方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