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德育主题教育探析》
秦代华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以来,各中等、高等职业学(院)校尚无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本文以《中、高职德育大纲》为背景,“立仁立德”为立足点,剖析职教德育教育主题,探索符合当代职教学生的培育方式。具体德育主题探析分为:“两个阶段” Σ=Σ “六大主题” + “四种理念”。
一、中职德育主题教育阶段
(一)感恩教育主题:刚踏入中职的学生正处逆反期。因社会、家庭的复杂性及不良习气影响,责任意识淡薄,普遍存在对教育的抵触情绪。“感恩教育”是学生建立“责任意识”,净化心灵的开始。首期围绕感恩为主题开展:晨晚朗读感恩名言;课间举行“感恩之心”手语操;开设“恩情难忘,微笑人生”主题班会,从身边挖掘感恩事迹;举办朗诵比赛;制作感恩贺卡,寄给父母与朋友;布置“师生情、父母恩”主题黑板报、宣传栏。让感怀之情融入学习和生活,珍惜身边事物,增强责任感。
(二)习惯教育主题:“感恩”打开了起点,学生建立起责任意识,但学生仍深受身边不良习惯的诱惑与荼毒。感恩与习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良好习惯是奠定学生成长道路的里程碑。第二期以五大习惯为主题:(1)安全习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防火、防爆、防震等安全演练;“交警进校园”讲座;参加防疫知识讲座;了解防溺水、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常识性安全隐患;实行 ⋯2⋅5⋅30 ”安全教育。(2)学习习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养成自主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根基:每日晨诵晚读;布置学习目标和读书笔记;编制学习计划表,注重时间与效率;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树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
(3)文礼习惯—“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是成就学生人格的缩影:举行《三字经》、《弟子规》等儒家经典读书活动;设立文明之星;每月设立“文明日”;以“礼行天下,修身正德”为题征文、演讲活动;开展“知书达礼”主题班会。
(4)生活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生自强的开始:鼓励学生每天晨晚练及大课间活动,强健体魄;倡导健康作息;重视学生个人卫生;定期开展劳动实践。(5)创新习惯—“江山代有才人出”创新是现代中、高职学生革新意志的起点: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匠人精神纪录片;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大赛;阅读科学等创新人士传记;开设“手脑并用,成就世界”主题团课。
(三)法制教育主题:在感恩和习惯的双重教育下,学生已初步具备规范意识。“法制教育”作为接替后两期主题的桥梁:开展宪法日、周学习;鼓励参加法律相关活动;“法庭进校园”;“法治社会成就幸福人生”公开班会课;向宪法宣誓;歌唱《红色法制 绿色校园》;举行“犯罪与犯错”座谈会;培养知法、懂法、用法的三法少年,确立法制作为终身教育的实际性。
(四)爱国教育主题: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国家与个人的无上情怀。中职不应只重理论与技能,爱国是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参与演讲、朗诵、征文、绘画等爱国活动;观看《烈火中永生》《英雄儿女》《觉醒年代》等爱国影视;开展“三爱三节”“学习雷锋”“建党建军”“忆往昔·浩然正气”等主题;定期进行时事政治学习;宣扬爱国人士事迹。在文化知识熏陶和爱国教育感召下,学生能成为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五)勤能并进教育主题:为确保第五、六期学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测试和文化高考,完成中职阶段目标,保持专心致志苦学精神,坚定奋发拼搏求学信念,追求远大崇高学习目标。应在本期引导学生确立文化知识和技艺技能的规划:每周召开学习评估会,在自评、互评与总结中,吸取经验;重视技能,开展“一丝不苟、磨炼成器”实操公开课;制定高考复习计划表;落实每日学习计划;一对一提优补差;假期线上答疑。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风延续下去。
(六)成人教育主题:中职最后一期,既是高考关键期,又是中高职过渡期。为完成中、高职阶段无缝衔接,引导学生进入成人世界:成人宣誓;开展“责任与担当”团课,学习公民权利与义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回顾人生经历;纪念“五四运动”,学习革命先烈。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青年。
二、高职德育主题教育阶段
(一)三自理念:经历中职六大主题,学生基本建立起自立、自强理念。为更有效开展高职德育教育,发挥大学生自主性与自治性。首当其冲的是推行“三自”教育:(1)自我管理——辅导员引导学生确立目标,为其提供专业指导,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挖掘潜力;剖析学生喜好特长,引导培养良好生活态度;开设自律讲座,树立正确三观;开展班级合作项目,加强团队责任意识。(2)自我教育——开展学习评估会,帮助学生找到学业定位,做好学业规划;鼓励学生备战专升本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明确自我教育方向;树立“学业与工作密不可分”的认知;定期召开总结会,自我批评、自我发现与改正。(3)自我服务——引导学生主持班级事务,建立自主管理模式;锻炼学生独立处理生活事务,促进学生追求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及学生组织,为校园师生奉献自我,在公益中寻觅正确价值。
(二)心理哲学理念:大学生心理教育格外重要,该阶段学生已全方面接触社会。在没有正确引导下,往往走上歧途:成立“心理”小组,定期向辅导员汇报思想动态;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建立良好课堂环境,在授课中给予学生正确价值观;开展各项心理活动,互动中增进情感,打消消极意识;研读《学生心理手册》,预防心理疾病;参与心理健康宣传;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和谐校园环境,还能提升学生自信,优化心理健康,帮助建立完美人生的起点。
全面正式人生挫折。
(三)职业规划理念:目前是五年制学生就业方面的选择,大多是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学生技艺不精,对工作环境挑剔,对工资要求较高,面对这类情况,职业生涯规划显得格外重要:班级召开职业评估会,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着手,分析学生就业情势;树立职业目标,联系各方环境因素与实践经历,总结自身优势;邀请上届毕业生座谈,交流工作经验;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做好工作心理准备。在就业严峻的今天,职业生涯规划是五年制学生在职场中的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有效、充分的必要,是保障学生成为社会栋梁的必经之路。
(四)工学结合理念:最后一期,学生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本期是过去四年半教学总结。我们要在最后一期完成对学生职业化教育:关心学生实习情况,定期工作经验交流;根据每周上交的周记,分析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打消学生的悲观工作情绪;结合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工学结合精神;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工资,避免铺张浪费;在实习中,鼓励学生提升学历,明确学历与就业联系。
伴随五年一贯制定期德育主题的完善,学生通过多元化培育、洗涤。用正确的主题引领学生;用爱的教育感染学生;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启发学生。从懵懂少年到睿智青年,从技能理论到人生哲学,从嫩绿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让学生沉浸在富有创造性的育人环境中。最终塑造尚善尚能、求实求真的大国栋梁,成为不负韶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渝教职成【2015】25 号文件提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