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语言传播学视角下英语全球化路径对汉语二语传播的启示研究
臧钰坤
山东师范大学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语言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语言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征共同决定了语言推广与权力之间的双向联系”(张天宇,2016)。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愈发广泛,那么就需要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作为辅助手段。因此语言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协助交流沟通,更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的象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很长时间里占据主要强势地位,目前仍然处于一种强势的状态。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中文也要谋求相应的国际地位。分析英语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历程,可以为“未来中文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
1982 年,学界提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一学科名称。这一名称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指在中国教外国人中文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也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中文教学,同时针对国内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也包括在内。本文的讨论面向海外,主要指面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中文教学。
二、英语的国际传播与推广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逻辑,经济条件在语言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战前,英国凭借世界经济与军事强国地位及全球最大殖民帝国的身份(殖民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 1/4、总人口占 1/6),通过在殖民地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将英语纳入主流社会,为英语后续的全球稳固地位奠定基础。 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大幅削弱,殖民体系瓦解,其英语推广方式转向温和隐蔽的“文化交流”“援助”模式(张西平,2006);而美国的崛起则延续并强化了英语的强势地位,同样采用隐性推广策略,如推动他国学生赴美留学,并通过“马歇尔计划”(经济)、“第四点计划”(文化)构建全面英语传播体系,以资助精英赴美、派遣教学志愿者、主导领域研究方向及借助影视书籍输出文化价值观等方式推进。初期受法语、俄语、德语等强势语言挤压,英美曾联合推广英语,但双方对英语推广权的争夺从未停止,美国还着力凸显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异。此外,两国均充分利用书籍、广播、互联网等载体传播语言与价值观。
(二)语言推广机构的设立
语言推广作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关键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或民族的自身利益。“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自身利益有目的扩大其民族语言或者诱使语言传播,并制定一定政策来巩固其语言地位、加速其语言发展的措施。”(张天宇,2016)英美两国为了推广英语都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推广机构。英国在 1934 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它的名称经历了从“British Committee for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到“British Council for relationswith Other Countries”再到“British Council”的转变,其中的意味我们可以看出。“Committee”更多指政府组织,而“Council”则不属于政府机构。1956 年英国教育部下设机构曾递交一份文件,指出英语将在未来的一代人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的第二语言。结果也确实做到了。同时指出在海外教授英语是英国义不容辞的责任。美国国务院下属的英语项目办公室,原归属美国新闻署,主要通过美国驻各国的大使馆开展英语推广活动,还有非官方机构福特基金会,主要负责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议。在美国,民间组织比官方机构更加积极地开展活动,借助这些非官方机构,美国联邦政府还在海外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海外美国模式学校”,对所在地的文化、语言、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对英语教学的重视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英国十分重视英语教学,不断对教学大纲、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工作进行指导,创建了伦敦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两大英国英语教师培训基地。美国建立了大量的非官方性质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和推广机构,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英语教学顾问,并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教材、课程计划、甚至是入学条件和手续等详细条件的咨询服务以及资料。在境外,政府支持与当地结合办学,派出大量英语教师、语言顾问,开展英语教师培训班,协助制定课程计划,还提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李英姿,2011)把“英语作为外国语”的“托福”考试作为留学美国、加拿大的必备考试成绩,进一步提高了英语的地位。同时,为了吸引海外留学生,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奖学金制度。
当前学界关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播与推广路径的研究整体数量有限,且存在研究重心失衡现象:针对英国英语推广的研究相对丰富,聚焦美国英语推广路径的成果则较为匮乏,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数据库检索可见,与此主题高度契合的文献数量较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学界重点领域,以“汉语推广”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检索可获得 110 篇相关核心期刊文献,且学界多采用“汉语国际传播”这一规范表述。
从实践路径看,英美两国的英语推广大致历经依托殖民历史的显性强制传播、以援助与交流为载体的隐性文化渗透两个阶段,结合当前世界发展态势,英语传播已长期处于第二阶段。鉴于我国与英美在历史背景、外交政策上存在本质差异——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价值导向,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不会采取强制性手段推动汉语传播,而是以汉语的文化魅力实现吸引力传播,因此英美两国在英语推广第二阶段的实践经验,对探索汉语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播现状与挑战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学界已有大量关于中文走向世界的研究。2010 年之前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汉语国际传播存在对母语的保护意识差,汉语教 质量问题,汉语教师师资匮乏,孔子学院投入不足等问题(郑梦娟,2006)。高增霞(2007)提出要关注 思考如何消除中国“文化帝国主义”的鼓噪。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问题也不断深化。陆俭明(2013)先生提出了关于“汉语国际传播”的观念,教学的核心任务,文化教学地位,教材国别化,教师培养,汉语如何成为强势语言六个问题。很多学者还围绕学科建设、学术建设、标准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总的来说,目前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人数持续上升。到 2023 年底,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非母语人数已有3000 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 亿。同时,2024 年上半年,全球约有18 万余人参加YCT、HSK、HSKK 和BCT 等各级别中文考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50% ;在方式上线上线下融合常态化,近些年线上中文学习平台纷纷出海,“比邻中文”“悟空中文”“Lingo Bus”等广受欢迎;内容上,除了语言的学习,“中文+”和“+ 中文”等职业、专业教育成为大的趋势。同时,电视剧、网文出海亦取得可喜成绩。总体向好的同时,传统的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仍然存在,国际竞争压力大,发达国家的挤压等仍然制约着中文走向世界。
四、英语传播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播的启发
(一)国家实力
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政治的领先必然会带来其语言地位的提升,陆俭明先生说“汉语要成为国际强势语言, 国家强盛, 这是最根本的因素”。综合实力决定语言地位,这是学界的普遍共识。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政治生活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是推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播的根本。
(二)政策支持
英语取得今日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播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中文教师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就课程 师不能仅仅是进行教学的老师,更应该是 在加大中文推广投入的同时,也要重视孔 资金来源渠道。利用好区域性大型项 物展览、戏剧演出,推广中国的图书等。 来交换的,语言传播的同时能够创造出的经济效 视并且比较薄弱的方面。
(三)机构建设
机构方面,目前汉语作为第 依赖的是 语合中心”的海外合作项目。英国发布的德罗黑达报告提 作应该以提高中文语言知识水平为基础,通过直接教学 国的本土教师,中文推广应该是各项工作的中心。 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第三,加大教师培训, 的人才投身海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文化传播 牌,提高语言声望和中文的吸引力。同时,打造 世界接轨,如何形成致力于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模式,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学
另一方面,英美,特别是美国,民间的非官方机构是英语教育和文化推广与传播的主流,而中国在民间组织这块比较欠缺,应当选择英语合适的做法借鉴吸收,借助民间的力量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这种方式更容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中国文化深入人心。如成立研究中心,民间交流组织等。
(四)学界教育界的努力
学界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播的研究成果就是政策制定和教师教学的抓手,学界中已然提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还是不够深入具体和全面。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区域化、国别化、在地化的研究,那么“中文走出去”也应该考虑目标地区的特殊情况。我们不应当舍近求远,好高骛远,重视汉字文化圈的周边国家,首先做好周边国家的语言推广工作,继而辐射到更远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几年来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增加。现在的电视剧,中国网文出海也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教育教学工作者们要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和文化传播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主动参与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化传播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现当代文化相结合,做卓越的国际中文教师和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英语国际传播历程的深 强大的经济实力、持续的政策支持、专业的语言推广机构以及学界 播现状呈现出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学习人数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 专业教育成为新的趋势。然而,汉语国际传播仍面临师资、教材、 大的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应借鉴英语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结合 言推广机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注重区域化、国别化研究,以更好地推动汉语走向 世界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孙英林. 语言国际地位的社会物质基础[J]. 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2010.
[2] 张西平 , 柳若梅 . 研究国外语言推广政策 , 做好汉语的对外传播 [J]. 语言文字应用 ,2006,(01):39-47DOI:10.16499/j.cnki.1003-5397.2006.01.017.
[3] 张天宇 , 周桂君 . 英语语言推广的权力之争——20 世纪以来英美海外语言推广的合作与竞争 [J]. 东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6,18(01):99-104.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7.
[4] 潘巍巍. 英语在亚洲的传播研究[D].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5] 郭可 . 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及影响 [J]. 现代传播 ,2002,(06):26
[6] 王 克 非 , 蔡 永 良 , 王 美 娜 . 英 国 文 化 委 员 会 与 英 语 的 国 际 传 播 [J]. 外 语 教 学 ,2017,38(06):1-6.DOI:10.16362/j.cnki.cn61-1023/h.2017.06.001.
[7] 高 增 霞 . 汉 语 国 际 化 与 国 际 推 广 刍 议 [J]. 北 京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007,(06):104-107.DOI:10.16365/nki.11-4054/d.2007.06.009.
[8] 朴美玉 . 周边国家的语言规划与汉语国际推广战略 [J]. 人民论坛 ,2012,(17):222-223.DOI:10.16619/j.cnki.mlt.2012.17.007.
[9] 徐波 , 王强 . 语言国际推广的经济属性与利益形成——以英国文化协会的英语国际推广活动为例 [J]. 外国语文 ,2014,30(01):149-152.
10] 姚敏 .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现状及思考 [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6,(04):91-95.
11] 李敬欢, 李睿. 浅谈土库曼斯坦的英语推广对汉语推广的启示 [J]. 民族教育研究,2016,27
[12] 雷莉 , 雷华 . 中美两国对外语言教学的比较与思考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3,(11):12-16.
[13] 李英姿 . 美国海外英语推广策略及特征分析 [C]// 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 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2011:6.
[14] 陆俭明 .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 [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3,(03):1-4.DOI:10.16131/j.cnki.cn44-1669/g4.2013.03.010.
[15] 程晔 . 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J]. 同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5,26(02):85-8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