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策略分析
李淼
湖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保证家庭的和谐稳定也是维持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家庭暴力却像是一颗毒瘤,严重威胁家庭安宁和家庭和谐。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截止到 20世纪,全世界有 25%-50% 的妇女都曾遭受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在我国公众调查中,有 16% 的女性承认遭受伴侣的家庭伴侣,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的占比高大 47.1% 。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家庭和社会安宁稳定的重要问题。而在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中,女性占据大部分,也是家庭暴力的主要承受者。家庭暴力不但严重损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对女性的基本人权、家庭的和谐稳定也会有很大的威胁。面对严峻的家庭暴力形式,传统法律手段、道德谴责等传统解决手段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保护女性权益,维持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还需要引入一种更加全面、深入有效的介入方式来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专业。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问题,可以让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受害者摆脱家庭暴力的阴影,重新建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社会工作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庇护场所和经济支持,更好的解决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减少家庭暴力的频率和危害。
1 家庭暴力和社会工作介入的概述和优势
1.1 家庭暴力概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被明确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1]。家庭暴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直接伤害,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折磨,家庭暴力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其中身体暴力是最常见且最直观的形式,具体表现为殴打、抓咬、推搡、捆绑等对受害者的身体会造成直接损伤的一类行为,这类行为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和疼痛,有些甚至会危及到受害者的生命安全。精神暴力则相对较为隐蔽,常见的包括威胁、侮辱谩骂、贬低、恐吓等,这些行为会让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受害者的社会功能和正常生活。性暴力则是一种严重侵犯受害者性权利的暴力行为,常见的包括性虐待、强迫性行为等,性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创伤,具有深远性和长期性。除了上述常见的暴力类型之外,经济控制也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施害者往往通过对家庭财产和收支严格的掌控来限制受害者的经济来源,让受害者在经济上依赖施害者,然后达到控制受害者的目的。经济控制虽然不会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直接的伤害,但是会严重限制受害者的发展和自由,让受害者在家庭中处于无助和被动的地位。在家庭暴力中,女性是主要的承受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都会有很大的威胁,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妇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在 29.7%-35.7% ,而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占据绝大多数,由此可见,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2]。家庭暴力对女性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身体方面,女性承受家庭暴力后,会导致身体受伤、残疾甚至让女性失去生命。而长期的家庭暴力还会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在心理方面,家庭暴力会让女性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女性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示,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环境中的女性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从而失去自尊和自信,严重情况下还会有明显的自杀倾向。除此之外,家庭暴力还会对社会和家庭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层面,家庭暴力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同时家庭暴力也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是一种损害社会文明形象的表现。在家庭层面,家庭暴力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和稳定,让夫妻关系破裂,家庭也会解体,如果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容易出现心理创伤,甚至引发各种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等情况,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和身心健康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1.2 社会工作介入概述
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问题是依托于一系列科学且系统理论基础的,这些理论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深入理解问题本质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3]。在社会支持理论中,认为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压力。而在家庭暴力的情境中,女性受害者通常会面临暴力控制和威胁,和外界的联系也会被切断,从而导致社会支持网络被破坏。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社会支持理论,帮助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重新建立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受害者重新连接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资源,从而为受害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际上的帮助,增强受害者应对家庭暴力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在社会工作介入中,引入了增能理论,而增能理论中强调个人能力和权力并不是天生固定的,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得到增强。因此对于遭受了家庭暴力的女性而言,长期的家庭暴力会让女性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产生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错误认知,从而陷入绝望和无助的境地。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时候,可以根据增能理论通过专业方法和技巧,帮助受害者重新认识到自身内在的优势和力量,帮助受害者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同时社会工作者还会鼓励受害者积极参与到各种技能培训和自我成长活动中,帮助受害者掌握应对家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的增强受害者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能力,让受害者可以慢慢摆脱对施害者的依赖,学会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4]。家庭系统理论则是将家庭作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结构和互动模式往往会影响家庭的稳定和家庭成员的发展,而在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往往存在不健康的家庭权力结构和家庭互动模式,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系统理论全面分析家庭系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关系,找出导致家庭暴力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通过沟通技巧训练、家庭治疗等方式,帮助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改变不健康的家庭互动模式,更好的促进家庭系统的良性运转,也能大大的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社会工作介入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能够为受害者提供专业、全面、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帮助受害者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
2 社会工作介入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策略
2.1 危机介入
当女性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紧急情况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进行危机介入,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快速评估现场的情况,如果存在即时危险,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受害者尽快撤离到安全地点,同时第一时间联系警方来控制施暴者,并且为受害者及时安排医疗救助,及时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接受治疗。还可以协助受害者将其转移到当地的妇女庇护中心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5]。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危急时刻,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处于极度焦虑、恐惧、无助状态的,情绪也会非常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运用专业的沟通技巧来给予受害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安慰,帮助受害者稳定情绪。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耐心倾听受害者的诉求,并且及时表达同情和理解,让受害者可以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从而慢慢的平静下来,也能为后续的干预工作奠定基础。
2.2 心理辅导和支持
家庭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长期且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受害者出现自卑、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还需要运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受害者处理心理创伤,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受害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引导受害者重新建立认知行为 [6]。人本主义疗法则更加强调对受害者的的积极关注和支持,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支持可以帮助受害者更好的恢复自尊和自信。精神分析疗法则通过深入挖掘受害者潜意识中的创伤和冲突,帮助受害者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有效减少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鼓励受害者积极参与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课程中,可以定期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受害者面谈,为受害者提供更加深入和系统性的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受害者积极参与心理支持小组,在小组中和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女性来分享经验和感受,受害者之间可以相互支持和鼓励,一起走出家暴的心理阴影。
2.3 资源链接与实际援助
很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会面临经济困难,包括收入减少、失去工作、被施暴者控制经济来源等,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女性家庭暴力时,还可以协助受害者申请相关经济援助,帮助受害者缓解经济压力。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帮助受害者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包括为受害者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帮助受害者提升经济独立能力[7]。除此之外,很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缺乏法律知识,导致在面对家庭暴力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受害者联系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平时还可以帮助受害者多了解一些家暴相关的法律法规,类似《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还可以指导受害者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帮助受害者提起离婚诉讼、争取子女的抚养权、做好财产分割等,尽可能的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2.4 建立社会支持小组
为了更好的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提供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将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组成社会支持小组,为受害者提供一个信任、安全的环境。在社会支持小组中,受害者可以相互分享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同时分享自己的应对策略,通过相互倾听、倾述和理解,可以让受害者获取更多情感上的安危和支持,也能减轻受害者的无助感和孤独感。而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了社会支持小组后,还需要积极的引导小组成员参与讨论,鼓励小组成员将自身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和交流。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定期组织小组活动,类似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受害者从他人的经历中学习应对家庭暴力的方法与技巧,也能增强受害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社会工作人员还可以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知识培训,向小组成员普及家庭暴力的定义、类型、危害、法律后果以及应对方法等知识,充分提升家庭成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也能提升家庭成员的防范意识。工作人员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专业心理咨询师、警察等专业人士来进行培训和讲座,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读、心理辅导等形式,让成员们深入了解家庭暴力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家庭暴力类型和危害,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危机介入、心理辅导和支持、资源链接与实际援助、建立社会支持小组等方面入手,更好的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芦 雅 丽 , 任 文 枝 . 对 社 会 工 作 介 入 婚 姻 暴 力 的 分 析 和 建 议 [J]. 山 东 青年 ,2019,25(07):259-259+262.
[2] 姚明月 , 林移刚 . 与原生家庭和解 : 叙事疗法在儿童家庭暴力治疗小组中的应用 [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1,35(05):36-44.
[3] 桂培峰 . 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1(06):191-192.
[4] 王君昌 .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家庭暴力的具体策略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5):42-48.
[5] 吴帆, 温腾龙, 菅苗. 社会工作干预家庭暴力的社会性别视角: 归因模式与行动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 ,2023,14(02):65-79.
[6] 潘 筱 薇 . 社 会 工 作 介 入 家 暴 的 优 势 及 其 应 对 策 略 分 析 [J]. 法 学( 汉斯),2024,12(11):6367-6373.
[7] 王梦娟 . 不孕女性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 [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