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企思政工作在员工团队建设中的实践

作者

李莉莉

内蒙古自治区烟草公司赤峰市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024000

0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凝聚力的员工团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国企治理体系中始终扮演着灵魂角色。当前,面对市场化改革深化、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员工代际更替等新形势,国企团队建设面临价值观多元、利益诉求分化、协作效能不足等挑战。如何将思政工作深度融入团队建设全过程,通过思想引领统一意志、通过文化浸润凝聚共识、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活力,成为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课题。本文立足实践,系统阐述思政工作在国企团队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实施路径与创新方向,旨在为国企优化团队治理模式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1 思政工作对国企团队建设的核心价值

1.1 强化价值引领,统一团队奋斗方向

国企思政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为指导,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宣讲与使命责任灌输。通过常态化理论学习、主题党课、先进事迹报告等形式,引导员工深刻理解国家战略与企业目标的统一性,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企服务国计民生的宏大叙事中 [1]。例如,在重大工程项目团队中,思政工作聚焦“国之大者”,阐释项目对国家能源安全、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激发员工投身攻坚克难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使团队目标超越短期绩效,升华为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深层次的价值认同,有效避免了团队因利益分配或短期挫折产生的离心倾向,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同格局。

1.2 培育组织文化,筑牢团队情感纽带

思政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国企依托思政平台,深入挖掘红色基因、行业精神与工匠传统,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厂史厂情教育、团队拓展与文体活动,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思政工作注重营造“家文化”氛围,强调领导与员工、员工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情感关怀。例如,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与困难诉求;设立“员工关爱基金”,帮扶困难职工;举办“师徒结对”仪式,传承技艺与精神。这些实践在团队中培育了信任、尊重、互助的人际生态,显著增强了成员归属感与团队向心力,使团队在面临外部竞争或内部调整时保持高度稳定性。

2 思政工作融入团队建设的关键实践路径

2.1 以思想教育深化团队认知协同

思政工作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团队目标制定、任务分解与绩效反馈全过程。在团队组建初期,通过专题研讨、愿景共创工作坊等形式,引导成员深入理解团队使命、明晰各自角色定位与协作价值,避免职责模糊导致的推诿低效。在项目执行中,结合阶段性总结会、技术攻关复盘等场景,融入“工匠精神”“协作共赢”等主题宣讲,及时化解因进度压力或意见分歧产生的负面情绪,强化攻坚克难的集体意志。例如,某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在攻克技术瓶颈时,思政工作者组织“技术报国”主题讨论,邀请老专家讲述创业史,使年轻工程师在精神感召下主动加班协作,最终突破“卡脖子”难题。这种将思想动员与业务推进紧密结合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团队的执行韧性与创新效能。

2.2 以文化载体激活团队内生动力

国企善用思政文化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一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阵地。线下建设党建活动室、文化长廊、荣誉墙,展示团队里程碑事件与模范人物;线上开发“微党课”“云论坛”,鼓励员工分享工作心得与协作故事。二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2]。开展“团队文化口号征集”“安全质量承诺签名”“创新金点子大赛”等参与式活动,让员工在创意表达与集体承诺中强化主人翁意识。三是树立可学可做的身边榜样。深入挖掘团队中敬业奉献、技术革新、协作互助的典型人物,通过“故事会”“短视频”等形式广泛传播,使抽象价值观具象化为鲜活案例,激发成员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某电力运维班组通过设立“安全之星”“互助标兵”月度评选,并赋予获奖者团队事务建议权,有效调动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自治文化。

2.3 以骨干培养带动团队整体提升

党员、班组长、技术能手等骨干是团队建设的核心节点。思政工作着力强化骨干队伍的“双带”能力(带头干事、带动群众)。实施“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确保骨干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对骨干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其思想引导、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软技能,使其能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捕捉成员思想波动,运用“情、理、法”相结合方式化解冲突、疏导压力。建立骨干责任区与联系点制度,要求每位骨干定向联系若干普通员工,定期开展思想交流与业务帮扶,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某石化企业车间推行“党员机长制”,党员机长不仅负责设备高效运行,还需关注组员思想状态与技能短板,通过“技术党课”“结对帮带”提升整组战斗力,使该车间连续三年获评“红旗班组”。

3 新时代国企团队建设中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创新

3.1 应对代际差异创新话语与沟通方式

90 后、00 后员工成为团队主体,其价值取向更趋多元、表达方式偏好轻松互动、权利意识显著增强。传统单向灌输、会议宣教模式易引发抵触情绪。思政工作需推动话语体系年轻化转型: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小故事”“微观点”,运用动漫、短视频、H5 等新媒体形式传播核心价值;搭建“青年沙龙”“吐槽大会”等平等对话平台,鼓励青年就团队管理、职业发展畅所欲言,在倾听中把握思想脉搏;善用“网言网语”,在微信群、内部论坛中设置“正能量话题”,引导员工在互动中自我教育。某互联网国企组建“青年智囊团”,邀请年轻员工参与团队制度修订与文化活动策划,使其在参与设计中自然认同团队规则,显著降低了制度执行阻力。

3.2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强化实践导向

当前部分国企存在思政工作与团队绩效“两张皮”现象,或因评价模糊导致工作流于形式 [3]。需建立思政赋能团队建设的可量化评估机制:将“团队凝聚力指数”“员工敬业度”“协作满意度”等纳入团队绩效考核,设置具体观测点如“跨部门协作项目参与率”“内部知识共享频次”“员工建言采纳量”等;推行“思政工作成效回溯”制度,在重大项目完成后,分析思政介入(如思想动员、矛盾调解)对团队攻坚效率的具体贡献;实施“360 度民主评议”,邀请团队成员对思政工作载体、骨干作用发挥进行满意度评价,确保工作精准对接团队需求。某建筑集团在重大工程指挥部设立“思政效能观察员”,全程记录思政活动对团队士气与协作的影响,为后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使思政资源投入更聚焦痛点、更具实效。

4 结论

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员工团队建设深度融合,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企业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思政工作通过价值引领锚定团队方向、文化培育滋养团队情感、骨干带动激发团队活力,能够有效破解团队协作中的认知分歧、动力不足与结构松散问题。面对新形势,国企需坚守思政工作的政治性与原则性,同时以更大勇气推动其理念创新、载体创新与机制创新:主动适应员工代际更替,以年轻化话语与参与式设计增强思政吸引力;紧密对接团队管理需求,将思想引导嵌入目标管理、绩效反馈与冲突调解全流程;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以可量化的团队效能提升验证思政工作价值。唯有如此,思政工作方能真正成为国企打造“铁军”团队的铸魂工程,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组织支撑。

参考文献

[1] 冯 淼 . 新 时 代 国 有 企 业 创 新 思 政 工 作 的 思 考 [J]. 四 川 劳 动 保障 ,2025,(11):107-108.

[2] 陈丽娜 . 国有企业思政工作提升路径 [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5,(06):34-35.

[3] 韩 晋 雅 .AI 赋 能 国 有 企 业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创 新 [J]. 中 外 企 业 文化 ,2025,(05):116-118.

作者简介:李莉莉,女,1987 年6 月,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