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办公室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安全问题
刘松涛
内蒙古自治区烟草公司赤峰市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024000
0 引言
国有企业办公室政务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键环节,其核心业务数据、敏感政务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的汇聚与流转,使得数据安全成为关乎国家安全、企业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核心议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国企办公系统数据量激增、处理场景复杂化、流转边界模糊化,传统安全防护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泄露、篡改、滥用等风险不仅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更可能损害政府公信力、侵害公民权益,甚至威胁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1 国企办公室政务信息化数据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
1.1 数据资产权属与管理责任模糊
国企办公室政务信息化系统承载的数据类型多样,来源复杂,既包含企业自身运营产生的内部管理数据、财务数据、人事数据,也包含大量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以及涉及公民个人的敏感信息 [1]。实践中,对哪些数据属于企业资产、哪些属于国家政务数据资源、哪些涉及个人权益,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和内部管理规范。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边界不清,导致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主体难以明确落实。
1.2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薄弱
数据从产生、传输、存储、处理、共享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存在诸多安全薄弱环节。在采集环节,部分系统缺乏对数据来源合法性和必要性的严格审核,存在过度采集或采集非必要敏感信息的风险。传输环节,尽管普遍采用加密技术,但在跨网络、跨系统、尤其是与外部单位(如供应商、合作伙伴)交换数据时,加密策略不一致、密钥管理不规范或传输协议存在漏洞,可能导致数据在传输中被截获或篡改。
1.3 新技术应用伴生新型安全威胁
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移动办公、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国企办公室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但也引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责任共担模型要求国企必须清晰理解自身安全责任边界,并确保云服务商具备足够的安全保障能力,否则可能面临因云平台漏洞或云服务商管理不善导致的数据泄露风险。大数据平台集中存储和处理海量高价值数据,成为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的重点目标,同时大数据分析本身可能通过关联分析挖掘出超出预期的敏感信息,对隐私保护构成严峻考验。
2 国企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的难点与挑战
2.1 合规要求与业务敏捷性平衡困难
近年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各行业监管规定对数据处理活动提出了严格的合规要求。国企办公室政务信息化涉及的数据类型广泛,需同时满足国家层面关于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个人信息等不同级别的保护要求,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 [2]。构建符合多维度、高标准合规要求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合规差距评估、制度流程修订、技术手段升级和人员培训。
2.2 安全防护体系碎片化与协同不足
许多国企的政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建设的业务系统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安全标准和运维管理模式。这种“烟囱式”发展导致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呈现碎片化状态。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防泄漏)可能分散部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和联动响应机制。数据安全策略在不同系统间执行不一致,安全能力难以复用和共享。
2.3 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存在短板
人是数据安全中最活跃也最脆弱的因素。国企办公室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数据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对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潜在风险缺乏警惕性,容易成为钓鱼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的目标,或因操作失误(如误发邮件、错误配置)导致数据泄露。部分人员对数据分类分级、敏感信息处理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等要求理解不深、执行不到位。
3 加强国企办公室政务信息化数据安全的对策
3.1 健全数据安全治理顶层设计与责任体系
国企应确立数据安全治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战略地位,将其纳入企业治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挂帅的数据安全治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数据安全工作。明确界定数据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如信息中心或专门的数据安全管理部),并清晰划分业务部门、IT 部门、法务合规部门等在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具体安全责任,建立覆盖全员、全流程的数据安全责任清单。制定并持续完善企业级的数据安全战略、政策、标准和制度体系,涵盖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数据权限管理规范、数据安全审计办法、数据共享与开放安全评估流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核心内容。
3.2 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技术防护体系
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等关键环节,部署多层次、纵深防御的技术措施。在数据采集源头,实施严格的数据最小化原则和合法性审查,部署数据分类分级工具进行自动化标识。数据传输过程强制使用高强度加密协议(如TLS 1.3)和可靠的密钥管理机制,对跨网域数据传输实施更严格的审批和监控 [3]。数据存储环节,对敏感数据实施加密存储,采用符合国密标准的加密算法,强化密钥管理和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3.3 强化人员管理与安全能力建设
将数据安全意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针对不同岗位人员(高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员工)设计差异化的培训内容,重点涵盖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企业数据安全政策制度、常见数据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如钓鱼邮件识别、敏感信息处理)、安全操作规范等。培训形式应多样化,结合线上课程、线下讲座、模拟演练、知识竞赛等,确保培训效果入脑入心。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意识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适当挂钩。大力加强专业数据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熟悉业务的数据安全核心团队。
4 结论
国企办公室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是数字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直面的重大挑战,其复杂性、动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安全已非单纯的技术议题,而是融合了法律合规、管理机制、技术防护、人员意识等多维度的系统性工程。面对数据资产权属模糊、全生命周期管控薄弱、新技术风险加剧等核心风险,以及平衡合规与效率、整合碎片化防护、弥补人员能力短板等现实挑战,国企亟需转变思维,将数据安全提升至战略高度。有效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以健全的治理架构为引领、以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纵深技术防护为支撑、以强化人员管理和能力建设为保障的综合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罗瑾 . 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某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为例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26(03):170-172.
[2] 杨明 .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创新 [J]. 科技风 ,2020,(07):222.
[3] 汪向东 , 姜奇平 , 田铮 . 中国信息化趋势报告 ( 四十四 ) 中国电子政务实施及应用调查报告 [J]. 中国信息界 ,2006,(06):11-17.
作者简介:刘松涛,男,1978 年7 月,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本科,助理政工师、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思政、党建、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