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学》视域下多维舞蹈教学评价体系的探析
葛鑫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830023
一、多维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的肢体为媒介进行表达的动态艺术,它超越了语言文字的限制,能够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使舞者与观众之间产生心灵共鸣1。只要有欣赏者,就必然会产生评价,而教学评价则是对舞蹈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吕艺生的《舞蹈教育学》为多维舞蹈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提供了重要指导。书中关于舞蹈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为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立多维教学评价体系,对促进和提升舞蹈教学质量意义非凡。教学评价体系不应仅局限于教学质量考核,而应实现多维化,涵盖对学生、教师以及课程的评价,并运用多维评价体系方法开展评价工作。然而,艺术类教学课程及考核设置独具特色,像舞蹈类专业这种聚焦主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形式,通过肢体动作的舞动来表现内心情绪,视听动觉结合的艺术门类,更是急需探索出一套科学量化标准,进而完善舞蹈专业教学评价体系。舞蹈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传授舞蹈技术技巧,还涵盖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情趣、创新思维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等多个层面。例如,在舞蹈作品的演绎中,学生需要通过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现情感,这就涉及到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单一的以技能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衡量这些多元化的教育目标,而多维评价体系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确保舞蹈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评价主体多维化
《舞蹈教育学》强调舞蹈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性,这促使我们在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维化。书中提到的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等多元评价主体,为评价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反馈,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舞蹈教学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育活动,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主体往往集中在舞蹈教师身上,教师凭借自身专业经验对学生的技术技巧、艺术表现等进行评判。但舞蹈教学成果的评价并非单一维度的判断,仅依赖教师个人意见易受主观经验局限,可能忽略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细节表现、学习过程中的隐性进步等。因此,应广泛参考其他学科教师的跨学科视角观察,或许能发现不同风格教学适配性的问题;纳入同学的互评,可反映学生在合作练习中的沟通配合与互助情况;吸纳同行专家的专业点评,能从行业标准和前沿趋势出发,为教学成果提供更具深度的专业价值,让评价更具客观性与全面性。
(一)对教师的评价
在舞蹈教学的多维评价体系里,对教师的评价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此评价并非仅仅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是广泛涉及教育理念、课堂管理、学生互动以及创新能力等诸多层面。一名出色的舞蹈教师,必然拥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在示范舞蹈动作时精准无误,同时秉持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进行舞蹈教学创新,使舞蹈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将舞蹈教育与引入新的舞蹈元素和风格融合,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样化、前沿的舞蹈艺术,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于课堂管理层面而言,教师需要切实维持优良的教学秩序,使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对老师的客观评价也是重要的一环。这意味着教师能够耐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并且及时予以反馈与指导。创新能力更是衡量舞蹈教师教学水准的核心指标之一,其体现为教师能否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特性,反复思考课程设计优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学生的评价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把握“认知,情感相统一,能力道德相结合”的原则。2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重视他们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首先评估技术能力,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其次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节奏感。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进步空间,不以一时的表现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例如,对于一个在舞蹈基础方面较为薄弱但在学习过程中进步显著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水平 导和建议,促进学生持续成长。此外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重要的考量,舞蹈 能力;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以及他们对反馈的反应, 进步与发展以及个人目标的达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舞 提出具有一针见血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舞蹈教师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 认识到 ,发现学生个人潜能,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可以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而掌握一项技能尤为重要。合理的舞蹈教学评价方式首先要根据舞蹈的特性把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艺术实践评价。系统的评价体系应涵盖技术能力、表现力、节奏感和音乐理解等多个维度,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考虑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努力与态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支持。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进步、发展和目标达成情况。在评价时强调结合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来评价,不能以考核课的表现就判定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与动态,不仅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们识别改进方向。同时教师根据各阶段学生学情因材施教,优化课程设计与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评价内容多维化
在评价舞蹈课程学习时,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最终的舞蹈考核成绩或学生所呈现的舞蹈形态。《舞蹈教育学》中深入剖析了舞蹈教育的各个层面,舞蹈教学评价应包括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文化素养等。这启示我们在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时,应关注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舞蹈学习成果。舞蹈教学中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学习能力、个人条件、接受程度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舞蹈教学评价时不能因为一次的考核结果不理想,就忽视学生平时的努力。
图 1 教学评价环节

通过将评价标准拆分到舞蹈学习的各个环节,依照学生在不同环节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每个环节的具体表现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更加客观,更加合理地衡量学生在舞蹈课程学习中的成绩。例如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时舞蹈的参与性,对基本动作的掌握能力,对成套动作的参与性和情感体验等等,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以及艺术表现力,对舞蹈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理解能力等多方面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舞蹈教学评价制度多维化,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评价内容多维化意味着不再单一依赖舞蹈技能考核,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艺术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也为舞蹈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多维化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舞蹈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评价方法多维化
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这促使我们在构建舞蹈教学多维评价体系时,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意见和指导方法。评价方法的多维化是指对学生的舞蹈课程学习不能光以打分或者对成果的评价作为唯一方式。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依赖最终表演的结果。同时,结合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舞蹈技能和表现,促进相互学习。
(一)校社评价
学校设立的评价小组会借助听课、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核查课程开发建设状况、考量教学目标达成水平以及教学安排等多种方式,对教师予以相应评价。 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成果需接受社会评判,借助同行评价来判定学校所培养的舞蹈人才质量, 衡量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此评价面向外部社会,故而不仅能展现学校教学大纲与目标 教学教材的选用状况以及教材编写情形,还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该项评价意义重大,其直接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等方面,学生所展现出的舞蹈技能以及实践演出都能体现学校培养是否行之有效。
(二)师与生评
师与生评涵盖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以及生生互评等多个方面,能够从多维度以平等客观公正的视角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在设计课程前需充分掌握学生学情,仔细斟酌教学方案与方法,在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这是增强课堂学习氛围的有效举措。生生互评的意识与习惯必须在每一节课中逐步培养,按部就班,最终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模式。借助师与生、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推动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估能力发展,强化其学习动力与参与意识。舞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反馈,助力学生及时改正动作与表达,强化技术掌握程度。学生之间的互评还能提升学习兴趣,激励合作交流,培育团队精神。这种评价方式不但重视技巧提升,也注重情感表达与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三)辅助评价
当下科技迅速发展,数智技术能为教学提供新的路径。在舞蹈教学评价中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例如舞蹈教学评价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数据,能为评价提供客观依据。通过视频录制功能,记录学生的舞蹈表演过程,便于评价者反复观看和分析;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讨论的活跃度等,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信息化手段还可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快速统计和分析,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便利。
五、结语
舞蹈教学属于实践性学科,传统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拓展多维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关键,多维评价体系是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鉴于《舞蹈教育学》倡导学生彰显个性与创新精神,这就促使我们在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时,着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表达予以评价,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释放潜能的平台。凭借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的多维化,全面、科学地评估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激发舞蹈教育的活力,推动教育体制的优化与改革,助力高素质舞蹈人才培养,为舞蹈教育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 舞蹈教育学[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 隆荫培. 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 饶鹰.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多维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234-235.
[4] 房雅璐 . 推进舞蹈专业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J]. 艺海 ,2016,(04):93-94.
[5] 刘妍 . 创新高师舞蹈专业教学与考核方式——试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融入到舞蹈教学中的探索 [J]. 北音乐 ,2016,36(1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