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探讨

作者

史长城

41272419820706871X

引言

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基层承担着传递荷载、扩散应力的重要作用,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其强度高、整体性好、稳定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城市道路建设中。然而,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复杂,受材料性能、施工环境、操作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若施工过程控制不当,易出现裂缝、强度不足、平整度差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道路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要点

1.1 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对下承层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平整度、压实度、高程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若下承层表面存在松散、起皮、坑槽等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和碾压处理。对下承层进行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但无积水,以避免下承层吸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的水分,影响水泥水化和基层强度。边线应采用钢钎和钢丝绳固定,高程控制线需准确反映基层顶面设计高程,确保摊铺厚度符合要求。采用集中厂拌方式生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设备应具备自动计量功能,确保水泥、碎石、水的用量准确。拌和过程中需保证材料混合均匀,混合料的含水量应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以弥补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1.2 摊铺与碾压

采用沥青摊铺机或水泥稳定碎石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机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作业。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施工进度合理确定,避免因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混合料离析或平整度下降。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应保持稳定的料位高度,使混合料均匀分布在摊铺宽度内。人工配合对边缘、拐角等摊铺机难以到达的部位进行补料和找平,补料时需避免产生集料集中现象。碾压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密实度的关键环节,应遵循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到高” 的原则。

1.3 接缝处理

当基层宽度超过摊铺机摊铺宽度时,需设置纵向接缝。纵向接缝应采用垂直对接方式,在前一幅摊铺压实后,沿其边缘切割整齐,涂刷水泥浆,再摊铺后一幅混合料,确保接缝处结合紧密。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跨接缝碾压,使接缝两侧的混合料充分压实,避免出现松散和不平整现象。每日施工结束或因特殊原因中断摊铺时,需设置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平接方式,在摊铺机停机处将混合料末端碾压整齐,设置挡板,挡板高度与基层厚度一致。摊铺新混合料时,应使摊铺机熨平板与已碾压基层表面紧密接触,确保接缝处高程一致,碾压时重点对接缝部位进行压实。

1.4 养护

碾压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材料可选用土工布、塑料薄膜或草袋等,覆盖应严密,确保基层表面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需在基层表面洒水湿润后再覆盖,薄膜接缝处应搭接严密,防止水分蒸发。养护期间应避免车辆通行,若需通行,应限制车辆荷载和行驶速度,防止基层表面被损坏。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和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少于 7天。在高温、干燥天气下,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并增加洒水次数,保持基层表面湿润。

二、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2.1 裂缝

干缩裂缝,因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基层表面收缩产生裂缝,多出现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温缩裂缝,受温度变化影响,基层材料热胀冷缩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缝,冬季低温时较为常见。反射裂缝,下承层存在裂缝,在荷载和温度作用下,裂缝向上反射至基层表面。合理控制水泥用量和含水量,减少混合料的收缩性;拌和过程中保证材料混合均匀,避免水泥集中。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养护及时、充分,保持基层表面湿润;高温天气下缩短养护覆盖时间,及时洒水保湿。

2.2 强度不足

水泥用量不足或水泥质量不合格,影响混合料的胶结强度;碎石级配不符合要求,集料空隙率过大,难以形成密实结构。压实度不够,混合料密实度不足,导致强度下降;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不足,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配合比,确保水泥用量准确、碎石级配合理;拌和过程中加强质量检测,保证混合料均匀性。优化碾压工艺,确保碾压次数和碾压强度足够,提高基层压实度;加强养护管理,保证养护时间和养护质量,促进水泥充分水化。

2.3 平整度差

摊铺时摊铺机行驶速度不平稳或者摊铺机熨平板高度调整不当;下承层的平整度不合格,影响基层摊铺质量;混合料离析,集料集中部位压实后出现高低不平;碾压时压路机碾压行驶不平稳,或者碾压顺序不合理。对摊铺机的速度、熨平板高度及仰角调整,控制摊铺机连续、匀速作业;对下承层进行严格的平整度检查,并及时处置不合格部位;做好混合料拌合与运输的管理,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碾压过程中的压路机行驶平稳,遵循碾压顺序进行,碾压应均匀。

三、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

3.1 事前控制

对材料质量控制,实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进场水泥、碎石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进行严格验查,对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场使用。对配合比进行审批,配合比设计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中不得随意调整配合比,若要调整,也必须重新进行试验并获得批准。编制施工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3.2 事中控制

拌和质量控制,定时监控拌和设备的计量精度,监控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水泥的剂量,抽检达设计要求。摊铺及碾压监控,安排人员监控摊铺厚度、平整度、摊铺速度情况,碾压过程监控压路机机型、碾压遍数、碾压顺序,确保碾压质量。接缝质量控制,对接缝处理过程全过程监控,检测接缝处的处理、涂刷水泥浆、压实情况,确保接缝处理平整、紧密。

3.3 事后控制

质量检测,经过养护之后对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高程、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频率满足规范要求。缺陷处理,针对检测过程发现的质量缺陷,制定专项措施进行处理,及时修补、返工,确保基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资料归档,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记录、试验资料、验收资料等做好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工程资料,为后期工程验收、养护提供依据。

结论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因为城市道路基层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行驶安全及通行舒适度,应该从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施工,在施工中防止和控制裂缝、强度不够、平整度不良等质量通病,保证基层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可以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控制操作工艺入手,提升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为城市的道路安全、稳定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玉翘 . 城市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探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3):91-93.DOI:10.16673/j.cnki.jcfzdx.2025.0572.

[2] 关国荣 . 城市道路水泥碎石基层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J]. 中华建设 ,2024,(10):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