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减负提质

作者

匡丽

山庄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问题,从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分析校本作业设计理念转变与数学教学评价方式创新,其次探讨校本作业实施策略优化与数学学习效能提升路径,最后构建校本作业资源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科学合理校本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缓解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更能提升数学学习质量,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可行路径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校本作业;数学素养;双减政策

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学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与机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校本作业设计既是减轻学生负担关键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重要抓手。传统作业模式存在数量过多、形式单一、难度不当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因此,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创新设计,构建科学高效作业体系,既符合政策导向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理念,转变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差异化校本作业,关注学习水平各异学生需求,提供难度梯度合理作业内容,促进每位学生获得适切发展。倡导能力导向理念,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设计作业任务,注重培养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数学应用等关键能力。秉持生活贴近理念选取生活情境作为作业素材,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坚持趣味激励理念,融入游戏元素与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数学教学评价方式转变应立足全人发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拓展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培养自主反思能力。丰富评价内容关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多维目标达成情况;创新评价方法运用作品展示、实践操作、探究报告等多样化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习过程与结果。注重评价反馈,通过描述性评语、成长记录等方式,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引导学生不断进步。通过评价方式转变引导教师聚焦核心内容,精选作业设计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学习质量。

二、创新校本作业实施策略,提升数学学习效能水平

从技术层面实施分层递进作业设计,依照学习目标及实际情况,划分为基础、拓展、挑战三阶段任务,满足多层次学习需求,促进因材施教。基础性任务聚焦核心概念掌握,确保全班达成基本要求;拓展性任务侧重知识灵活应用,适合中等学生挑战;探究性任务强调开放思维创新,为学优生提供思维空间。同时推行模块化组合方案,将作业内容合理划分必选两部分,必做内容针对基础知识巩固,选做内容依个人兴趣自主完成,增强学习主动性。此外可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学科综合性问题解决任务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实际问题,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辅以智能化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反馈与指导,提升作业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单元为例,可设计层次分明校本作业。第一层次为基础识图与测量任务,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内各种长方形物体(黑板、课桌等),记录长宽数据,感知二者区别;第二层次为拓展应用任务,引导学生计算不同长方形周长,发现计算规律并尝试设计指定周长长方形,培养数学思维;第三层次为创新探究任务,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长方形与正方形物品照片,分析为何特定物品选用特定形状,探讨形状与功能关联,深化空间概念认知。为提升学习效能,此类作业还可结合小组协作模式,如设计校园几何形状调查员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标注发现各种长方形与正方形位置,计算面积大小,最终制作几何形状主题展板,通过成果展示与交流分享,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拓展数学知识应用场景,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全面提升。

三、构建校本作业资源体系,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校本作业资源体系构建需整合校内外多维资源形成系统化支撑框架,多元化作业资源开发应涵盖实践操作、探究发现、应用拓展等不同类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实践操作类重在培养动手能力,通过测量、制作、实验等活动感知数学概念;探究发现类注重培养思维能力,通过现象观察、规律猜想、验证归纳等步骤发现数学本质;应用拓展类着眼于培养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同时建设校本作业资源库,汇集整合优质作业案例,按知识点、能力维度分类归档方便教师灵活选择调整。搭建数字化作业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提供精准推送、即时反馈、数据分析等智能服务,提高作业管理效率。配套校本作业指导材料明确设计原则、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关键要素,指导教师科学实施作业设计形成完整闭环。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单元为例,可构建多维度校本作业资源包。首先设计时间管家实践探究活动,学生记录一天生活作息时间,制作生活时间表,直观感受时间单位与转换关系同时分析自身时间分配情况,培养时间规划意识。其次创设时间之旅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查询不同交通工具行驶速度与所需时间关系,如从学校到家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所用时间比较,建立速度与时间关联概念,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再创建校园报时员实践角色体验,让学生负责课间活动时间监控,制作简易沙漏计时器,体会时间流逝,养成珍惜时间习惯。配套数字资源支持如开发趣味时钟小程序,学生通过拖拽时针分针设置时间,程序自动判断正误并给予相应反馈;设计时间大挑战游戏,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各种时间单位转换任务,培养快速计算能力。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方式,让学生互相检查时间计算准确性,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既锻炼数学表达能力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坚持科学育人理念。通过优化设计理念、转变评价方式、创新实施策略、提升学习效能、构建资源体系、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等多维度举措,形成系统科学校本作业体系。此类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更能提升数学学习质量与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可进一步关注校本作业设计区域推广模式、家校协同机制完善以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路径,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邓洁芳. 控量减负 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 时代教育,2023(14):31-33.

[2] 黄芳.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35):26-28.

[3] 黄静贤. 减负提质——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J]. 互动软件,2020(8):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