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陈浔
景德镇陶瓷大学 33340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过程中,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较强的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需要关注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功能,基于系统全面的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提供支持。目前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缺乏深入研究,在教育资源整合、教学实施方式创新以及实践育人机制构建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基于此,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功能,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做到基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力,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整合拓展思政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法,通过多元实践活动巩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成效,在家校合作中丰富拓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主体。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思政教育一体化;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需要建立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体系,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视角出发,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应有价值。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要导向,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因此需要关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位着手,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做好教育衔接各项工作。文章就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与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全面落实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传统美德渗透目标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人文内涵
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能够极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内涵,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能够将不同类型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将中华传统美德作为辅助教学的素材和工具,从而实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良好效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更加强调多元化教育主体的共同参与,投资也重视环境育人的核心价值,借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
(二)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基本导向,在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各项活动的同时,可以搭建起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协同育人机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将其应用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对学生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更好地落实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不深入
当前部分教师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缺乏深入研究和探索,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整体投入相对有限,大多只是从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要求出发,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提出要求,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和教育功能定位,在此情况下,可能导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难以得到落实。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整合有待拓展
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针对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育资源整合开发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只是从基本的教材资源开发视角着手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忽略了如何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相关资源做好拓展和延伸,再加上缺乏不同学段教育内容之间的统筹与连贯,导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式缺乏创新
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化,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导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渗透效果存在局限性。教师大多以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忽略了如何基于学生认知特点改进教学策略,导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整体推进效果难以满足预期目标。
(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关实践落实不足
目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项目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存在薄弱环节,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投入整体较为有限,由此导致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时间育人功能难以得到进一步实现。在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项目选择中,没有真正凸显学生的年龄性格各方面特点,再加上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发不足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效果。
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力
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因此需要重视教研活动的深化落实,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实施方向,有效推进教师之间的深入合作和交流,从而满足后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渗透的预期目标。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围绕中华传统美德这一主题,促进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实现教育经验的共享,在互动交流中明确统一的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形成相对统一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基础,增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连贯性。实际上,全面落实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相关教研活动,需要重视教研形式的多元创新,除了传统的线下活动外,借助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信息化工具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研的拓展,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参与教研活动,随时随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先进理念,并对相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出新尝试。
(二)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整合拓展思政教育资源
全面整合与开发教育资源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化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考虑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从教育内容选择的视角着手对不同类型的教育素材做好开发利用,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强调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并对相应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从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求出发,帮助学生了解先进理论,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本身的能力素质表现,调整相关教育内容,真正提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借助互联网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教育活动,需要考虑到微课等形式素材资源的利用,基于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对各类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案例的整合梳理,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活动空间。从教材开发利用的视角来看,除了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学政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材外,还应开发具有较强统一性和连贯性的教材资源,对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教育内容做好渗透,关注教育内容是否存在重叠做到层层递进,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实际上,网络信息环境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关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够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因此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相关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基本的学习需求出发改进信息技术应用方法,进而提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效果。利用信息化工具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需要全面融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同时建立起较为开放的网络学习空间,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活动实施效果。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同样需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尝试,借助信息化工具设计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活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强化学生的实践感知体验,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四)通过多元实践活动巩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成效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巩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从实践育人的视角出发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知识重点进行梳理,并对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出新尝试,借助实践活动带来的深刻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导向的实践设计中,应当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实施特点,并做好不同类型实践资源的整合梳理,充分利用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档案馆、革命遗址等教育资源,开展具有鲜明特色和育人导向的校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此外,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实践管理,还应考虑到如何将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中尊重学生客观认知规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五)在家校合作中丰富拓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主体
全面深化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得到有效协同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考虑到加强合作的实际价值和特点,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家校合作中形成合力,为后续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不同教育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有所差异,在相应家校合作体系构建中也要随之作出调整,尝试将良好家风建设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塑造良好家风。全面深化家校合作,应当考虑到家庭教育对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积极影响,基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平等对话,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让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良家风家训,深埋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种子,引导孩子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进一步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应有的教育功能。
总结: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应有价值的关键,同时也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实施与持续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教育资源,做好对不同类型教育素材的开发利用,建立起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创新教育方法,有效落实实践教育改革,并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氛围。唯有如此,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佟坤达,牛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7):72-74.
[2]曾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为例[J].才智,2024,(25):29-32.
[3]刘戈,贺静云.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4,37(04):107-111.
[4]王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4,(04):8-11.
[5]王重阳.深悟“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公关世界,2024,(18):133-135.
[6]王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新六艺”素质教育拓展行动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5):121-124.
[7]林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4,36(04):107-113.
[8]张可欣,马丝语,刘保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大学,2024,(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