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档案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

孙万和

四平市石岭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四平 136001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正在推动中国农村发生深刻变革。在这一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乡村治理的效能,更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农村档案是乡村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包括土地二轮承包、土地确权、林权归属、宅基地权益、村委与企业占地协议、承包合同等重要资料。特别是在撤村合并、村级党组织、村委换届选举之后,部分村级档案散落或缺失,极易造成纠纷与上访事件,更彰显出村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2 农村基层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基层档案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凭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档案管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能够为村级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提供原始依据,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例如,土地承包合同、宅基地确权文件等是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关键证据;民主选举、议事决策记录是保障村民自治的重要凭证。

其次,档案管理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而档案则记录了乡村产业从培育到壮大的全过程,为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提供参考依据。

再者,档案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农村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包括家谱村史、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是维系乡村共同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的纽带。通过挖掘档案中的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激发爱乡建乡热情。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加小双所指出的,档案具有记忆价值,作为历史见证,是国家与社会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的核心载体。

3 现实挑战:农村基层档案管理的困境

尽管农村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档案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足

村干部及村民对档案的价值与作用认识不足是普遍现象。部分村干部认为”工作做过了存不存档无所谓”,例如开会决定的事项,认为大家都面对面公开通过了,就不注重会议记录,形不成文字存蓄与凭据,或者随记随丢。许多问题由于缺少档案依据而无法得到解决。这种观念导致档案收集不完整、不及时,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散落流失,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档案意识薄弱还表现在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不足。许多村级组织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的重要议程,缺乏专门的预算和人员安排,导致档案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档案工作更是难以得到实质性支持。

3.2 管理不规范,工作机制不健全

农村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乡村档案通常由会计负责财务档案,党务、村委事宜则是村干部谁分管、谁保管存留,各管一块。这种分散管理模式导致档案整理标准不统一、存放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3.3 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

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大多数村级档案工作人员由村干部或村委会工作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和保护工作。这些兼职人员本身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档案管理,导致档案工作质量不高。

4 发展机遇: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动力

尽管农村基层档案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其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1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国家层面日益重视档案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2020 年 6 月 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并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17 年 11 月 23 日,经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民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农业部同意,《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公布,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农村档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

4.2 技术赋能档案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覆盖,村级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可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重塑档案工作的肌理,为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4.3 乡村振兴带来档案需求增长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拓展了档案利用的需求空间和价值维度。随着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日益增长。产业振兴需要查阅历史经营数据、合同协议等档案;文化振兴需要挖掘村史民俗、传统文化等档案资源;组织振兴需要参考民主选举、议事决策等档案记录。

5 创新路径:农村基层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农村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创新路径,提升农村档案管理水平。

5.1 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工作机制

首先,要加大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学习宣传《档案法》与《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加强档案管理的法治观念,使村干部和广大村民认识到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社会发展与村级档案建立应同步进行。

其次,要强化村级档案工作机制。各市、县、乡政府及档案部门应依法履行监督指导职能,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村级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形成职责明确、制度健全、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特别是要规范合村并镇、村干部换届等时的档案移交程序,避免档案遗失或私藏。

5.2 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利用途径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要创新档案服务模式,从”查阅凭证”走向”多维利用”,充分释放档案价值。通过整合在线查档、远程调阅、智能推荐等功能,构建”一站式”服务门户,并开发移动应用,实现档案服务”掌上办”,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5.3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能力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档案数智化转型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队伍。要构建”培养 + 引进 + 激励”的人才体系,实施分层培养计划:针对现有人员,开展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技能培训;对于骨干人员,进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专项提升;同时联合高校、企业开展定制化培养,源源不断输送专业人才。

6 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基层档案管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当前,农村档案管理确实存在意识薄弱、管理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和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档案工作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发挥。然而,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的需求增长,农村档案管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最终,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将不再是简单的文件保管,而是成为乡村振兴的信息支撑平台、文化传承载体和决策参考依据,为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贡献独特力量。正如熊炜所指出的,我们要不断推动档案工作数智化转型,充分挖掘档案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