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企党建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相关研究

作者

王亚斌

甘肃靖煤能源有限公司 王家山煤矿分公司一号井 730917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载着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而安全生产经营是国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党的领导是国企发展的独特优势,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经营,不仅能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政治根基、提供组织保障,更能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全员力量,破解安全管理难题、提升经营效益。当前,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日益提高,推动党建与安全生产经营从 “表面结合” 走向 “深度融合”,成为国企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索三个维度,系统研究国企党建与安全生产经营的融合之道,为国企实现安全与发展协同推进提供思路。

一、国企党建与安全生产经营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 党建理论概述

党建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体系,涵盖党的性质、任务、组织原则和活动方针,为国企经营管理提供政治保障与方向指引。其明确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各族人民利益代表,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为新时代党建总任务,将民主集中制等组织原则融入国企管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员工理想信念,助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落实,众多国企借此增强员工凝聚力、降低安全事故率。

(二) 安全生产经营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经营是企业通过系统化管理与科学化手段,预防控制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健康与企业财产安全的工作,核心是实现安全与生产有机统一。其涵盖四方面:一是风险管理,要求企业识别、评估、控制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潜在风险;二是遵循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相关规定,降低法律与经济风险;三是培育安全文化,通过培训演练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技能,形成全员参与氛围;四是关联经济效益,安全事故会导致生产中断、财产损失,有效安全管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三)党建与安全生产经营融合的理论依据

两者融合基于多重理论支撑:其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国企制定安全生产制度需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确保 “安全第一” 原则落地;其二,安全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党组织通过宣传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员工安全认同感与参与感;其三,党员示范是关键,党员在一线带头遵守规章、排查隐患,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其四,制度保障是基础,需建立党建与安全生产结合的工作机制、考核标准及激励措施,形成长效融合模式。

二、国企党建与安全生产经营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 当前国企党建工作现状

国企党建工作成效与问题并存。成效方面,多数企业建立完善组织架构,设立党建部门负责计划制定、党员学习及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在决策管理中作用突出;重视反腐倡廉,设立纪检监察机构,通过警示教育增强员工廉洁意识;部分企业以 “党员先锋岗” 等活动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企业文化融合,提升团队绩效与员工归属感。问题在于,部分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不紧密,缺乏有效机制;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单一、形式固化,员工参与积极性低;中央党建要求执行力度不足,监督机制待完善。

(二)国企安全生产经营的现状

国企安全生产经营进步与不足同在。进步体现在,随着国家重视程度提升,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技术装备及文化建设上取得一定进展。不足表现为:一是管理重形式轻实效,安全制度执行 “走过场”,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二是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尤其是老旧国企,安全设施更新维护资金短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三是安全文化薄弱,员工安全意识低、行为随意,生产高峰期常为追产量忽视规程;四是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依赖传统经验,缺乏科学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隐患识别控制能力弱。

(三) 党建与安全生产经营融合的现存问题

两者融合面临多重阻碍:一是部分国企忽视党建引领作用,党建活动形式化,未与安全生产实践结合;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虽设责任人,但缺乏系统制度保障,多为应付检查,无长效机制;三是部门沟通协作不畅,存在信息壁垒,资源无法共享,协同效应难发挥;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对党建理论与实践掌握不足,培训缺失导致员工对融合认识浅显;五是企业文化未有效融合党建与安全生产,员工缺乏对两者结合的深刻认知,难以形成全员共识。

三、国企党建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组织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组织保障是融合核心。一方面,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健全党委会议制度,确保安全生产重大决策经党委集体研究,提升科学性。如部分国企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统筹工作。另一方面,构建自上而下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与员工责任,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评估落实情况;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政策法规与行业动态,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此外,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安全主题教育与培训演练,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与技能。

(二) 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深度融合

创新工作方式是融合的关键抓手。其一,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控生产、分析安全指标,及时排查隐患,部分国企借此显著提升管理水平。其二,鼓励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 “党建 + 安全生产” 主题活动,如 “安全生产月” 期间组织知识竞赛、应急演练,增强员工参与感与团队凝聚力。其三,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设立专项工作小组,促进党建与安全生产部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保障决策科学有效。其四,将安全生产责任与绩效考核挂钩,明确各岗位安全考核指标,激励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强化教育培训为融合提供人才支撑。首先,系统设计培训内容,涵盖安全法规、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提升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定期组织实操演练,模拟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增强员工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能力,如消防演练可帮助员工掌握基础消防技能。再次,将安全文化培育纳入培训,通过内刊、宣传栏等宣传安全知识,结合 “安全生产月” 等活动营造全员关注安全的氛围。最后,建立培训评估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考核等方式了解员工学习成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方式,确保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