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双促进模式探索

作者

刘立来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双龙镇教育管理中心 73061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的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相互促进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治理水平的关键。探讨了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双促进模式,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创新策略。文章回顾了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指出党建工作在优化学校治理、提升教师素质与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化党建与学校管理的融合、创新师生队伍建设等路径,推动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文章总结了双促进模式的实践意义,并展望了该模式在未来农村中小学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党建与管理的双向促进,农村中小学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学校管理;双促进模式;教育改革

引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党建工作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逐渐成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差异,部分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仍存在组织薄弱、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学校文化建设滞后、师生队伍素质有待提升,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1]。

党建工作能够为学校管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推动学校治理体系的优化,而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能为党建工作的深化提供实践平台。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现状与不足

许多农村学校的党组织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存在明显短板,由于资源有限,许多学校党组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且党务工作开展不够系统和深入。部分学校党组织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党建工作参与度不高。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的融合度较低,党组织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往往仍局限于传统的行政模式,党组织在学校决策、文化建设、师资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未能最大化。

(二)学校管理现状与瓶颈

学校的管理机制相对僵化,决策过程缺乏广泛的参与和民主讨论,导致一些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学校管理层级较为复杂,部分领导干部的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和创新思维。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管理空白和执行力差的问题。

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学校管理体系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的渗透力较弱,未能形成良性互动。

(三)双促进模式的探索意义

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双促进模式的探索,正是在上述现状和问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党建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作用在于为学校管理提供政治保障,推动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力,使其能够在学校日常管理、文化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学校管理的创新则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实践平台,使党建工作能够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学校的各项事务中。

党建引领下的学校管理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一)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动学校治理结构优化

党组织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能够为学校的决策和发展方向提供政治保障和理论指导。党组织需要在学校的各项决策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推动学校治理结构的科学化、规范化。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保障党组织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话语权和决策权。例如,党组织应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尤其是在学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教师选拔和科研方向等方面,做到决策科学、民主、透明,避免单一行政决策对学校发展的局限性。

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明确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党组织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中都有有效的参与。党组织的引导,推动学校管理层形成更加高效和合作的工作机制,提升学校管理的整体效能[2]。

(二)构建党建与学校文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和行为规范的体现,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效果和师生的凝聚力。在党建引领下,学校文化应当注重思想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

组织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举办文化节庆、加强学术与文体活动的策划,强化教师和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人,党建工作通过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校文化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打造具有正能量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例如,党组织应倡导“民主与法治”的管理理念,推动学校形成更加开放、透明、有效的管理模式。

(三)推动师生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党组织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性与教育责任感。学校还应通过党组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继续教育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党建工作引导学校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为学校提供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党组织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结论

党建工作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决策支持,党组织的领导,学校能够在资源配置、师资建设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管理。学校管理创新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实践平台,促进了党组织在日常管理中的全面渗透,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郭章荣,伍绍明.农村地区县域中小学党建工作困境破解策略——以江安县为例[J].华夏教师,2022,(14):6-8.

冉中正.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农村中小学党组织规范化建设[J].山西青年,2020,(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