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设计

作者

王锦红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甘肃  武威  733299

引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版)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授课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生物课程改革需求,对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方式改革应运而生。其中生活化教学可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和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相融合,消除知识与生活的壁垒,激活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提升初中生物学科教育效能。对此文章以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设计展开研究,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些参考及建议。

1 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生物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内容枯燥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而生活化教学注重对生物与生活的融合,将生物知识融入有趣的生活联系中。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节课时,可利用生活中运动后呼吸急促,溺水后呼吸困难的例子来引入新课,在直观的生活案例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得到激发,好奇心更加强烈,求知欲望更高,学生更容易发现学习的内容来源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可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习的生物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2.1 导入新知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1.1 热点新闻导入

讲解《人体的呼吸》内容时,可选择健康呼吸方面的社会热点新闻作为课前导入材料。如在雾霾天气时常出现的时节,选择关于雾霾对于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热点社会新闻,展示因雾霾天气出现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病人增多的直观数据与案例。通过社会热点新闻的讨论,引导学生考虑健康呼吸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密切关联进而重视社会发展并关注社会问题的责任心。

2.1.2 生活故事导入

教师可通过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或身边其他人的生活故事导入新课。如可讲述自己登山时因海拔上升空气稀薄导致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经历并讲述此时的感受和解决办法。学生通过聆听故事产生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感受后自然而然对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呼吸会发生什么状况产生兴趣,引入人体的呼吸这一教学内容。可见联系生活故事导入新课更容易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更和谐更亲和,也有益于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具体作用。

2.2 辅助理解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2.1 “生物校园” 的引入

充分利用校园内及周边的环境资源,创设“生物校园”。如在讲授《人体的呼吸》时,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如清晨观看植物叶片上的露珠(解释这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组织学生比较植物的呼吸作用和人的呼吸作用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在校园的生活环境中可接触到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养成在生活中观察和学习生物知识的良好习惯。

2.2.2 角色扮演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呼吸道的各个器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扮演空气分子,用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气体在呼吸道中的运动,很好地了解呼吸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作用。如可让扮演鼻腔的学生用棉花模拟鼻毛,展示出鼻毛过滤空气的作用;扮演气管的学生用弯弯的管道模拟气管的样子,描述气管的清洁、温暖及湿润作用。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

2.2.3 生活实物的借用

利用生活实物辅助学生了解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在讲解人体的呼吸时,教师可借助生活用品模拟肺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如用塑料袋模拟肺,吸管模拟气管等,做成简易的肺模型。用塑料袋做肺泡,吸管连接起来做气管,用塑料袋的一端进行挤压,就相当于呼气,塑料袋往外鼓时就是吸气。气球在高压和低压时会变大变小,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胸廓吸气后变大变长。将有关生活用品借用到生物课堂,不仅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生命现象,而且也对复杂的生命活动进行直观化体现,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等核心素养。

2.2.4 生活话题的讨论

利用与呼吸疾病有关的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如“如何避免和处理二手烟引起的困扰”,“如何健康呼吸”,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人体呼吸知识分析生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沟通和互助能力的发展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3 应用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3.1 书面作业中的生活化应用

书面作业设计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如要求学生对自己家庭厨房中因通风差危害呼吸健康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种书面作业的设计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融合,让学生在做作业中巩固自己所学知识并增强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3.2 家庭实践作业中的生活化应用

给学生布置家庭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制作简易的空气净化装置,使用活性炭、滤网等探究材料对净化空气的有效性,懂得空气净化与呼吸的关系,让学生记录一周呼吸频率的变化,分析运动、饮食、心情等对呼吸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营造良好家庭学习氛围。

2.3.3 书面作业与家庭实践作业的结合

把书面作业和家庭实践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融合型作业,如学生先完成家庭实践作业——制作空气净化器,之后利用自制模型观察有关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再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论,论述空气净化技术的未来前景,考核学生实践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了知识应用的多元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结 论

综上所述,文章以《人体的呼吸》为案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以多样性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方面获得了明显效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中,使知识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学习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不断提高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在军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5,(14):80-82.

[2] 殷丽丽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 [J]. 考试周 刊 ,2021,(2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