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及企业转型路径设计
邢政
210124198408260212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各行业的发展模式与运营方式。工程管理领域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在信息传递、协同效率、决策科学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复杂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工程管理的效率、质量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意义
构建工程管理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有助于企业准确评估自身数字化发展水平,明确优势与不足,为后续转型决策提供依据。设计企业转型路径,能够为工程管理企业提供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方向与实施策略,推动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工程管理行业的数字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二、工程管理数字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部分工程管理企业已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在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BIM 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然而,整体而言,工程管理数字化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数字化应用程度参差不齐,多数企业仅在局部环节实现数字化,缺乏系统性;数据共享与协同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与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二)发展趋势
未来,工程管理数字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将成为主流,如 BIM 与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其次,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将逐步形成,通过对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再者,企业间的数字化协同将更加紧密,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高效协作。
三、工程管理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全面考虑工程管理数字化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技术、组织、数据等,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完整反映数字化成熟度水平。
科学性原则:指标选取应基于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合理的逻辑关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易于理解、数据易于获取与测量,便于企业实际应用。动态性原则:考虑到数字化发展的动态性,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技术与管理的不断变化。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工程管理数字化的关键要素,构建以下评价指标体系:战略规划维度:包括数字化战略目标明确性、战略规划与企业业务的契合度、战略执行保障机制完善程度等指标。
技术应用维度:涵盖 BIM 技术应用深度、物联网设备部署率、大数据分析应用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情况等指标。
组织管理维度:涉及组织架构对数字化转型的适应性、跨部门协同机制有效性、数字化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程度等指标。
数据治理维度:包含数据标准规范性、数据质量、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数据共享与利用程度等指标。
(三)评价方法选择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专家打分等方式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成熟度评价,将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分析,对工程管理数字化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
(四)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构建工程管理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将成熟度划分为初始级、发展级、成熟级、卓越级四个等级,通过计算综合评价得分,确定企业所处的数字化成熟度等级。
四、工程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设计
(一)战略转型路径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数字化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转型工作。明确转型目标、实施步骤与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战略执行计划。加强与行业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借鉴成功案例,推动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技术升级路径
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投入,积极引入 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企业数字化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逐步实现工程管理各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定期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技术应用策略,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三)组织变革路径
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扁平化、网络化组织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建立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实现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标准化。建立数字化绩效考核体系,将数字化转型目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工作。
(四)人才培养路径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制定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的数字化技能与素养。引进具有丰富数字化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数字化人才的待遇与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五)数据治理路径
建立企业数据治理体系,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保障数据安全。搭建企业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数据的共享与利用,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论文构建的工程管理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从多个维度对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进行评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基于该模型设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涵盖战略、技术、组织、人才、数据等多个方面,为工程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的指导。通过实施该转型路径,企业能够提升数字化成熟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考虑更多影响因素,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与普适性。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工程管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转型路径。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实施效果的跟踪与评估,不断优化转型路径与策略,为工程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明。工程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挑战 [J]. 工程管理前沿,2023 (04):45 - 50.
[2] 张华。工程管理数字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J]. 现代工程科技,2024 (03):60 - 65.
[3] 王强。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 [J].管理科学研究,2023 (05): 70 -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