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教- 学- 评一致性”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董强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九中学
引言
近年来,教育改革逐渐从“教什么”转向“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初三阶段作为初中学习的关键节点,既是学生数学知识系统建构的总结阶段,也是升学压力最为集中的时期。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点的讲解与题海训练,导致教学目标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受到忽视。同时,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的关注,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这种状况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之间往往存在明显脱节,难以形成合力。为此,本文提出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构建“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既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又注重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以实现教育的全面目标。
一、初三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初三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目标碎片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以单课时为单位设定目标,缺乏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这导致教学目标零散,学生难以在整体框架中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其次,学习活动形式单一。课堂上以讲解和练习为主,强调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缺乏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和自主性,学习兴趣不足。第三,评价方式片面。多数学校依赖纸笔测验作为主要评价工具,评价结果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第四,目标、过程与结果脱节。教学目标虽然提出了能力与素养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和评价环节中并未得到落实,最终导致教学目标落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些问题表明,初三数学单元教学亟需转型,需要通过“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模式实现系统优化。
二、“教- 学- 评一致性”的理论基础
“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首先是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层面,而传统数学教学往往局限于认知层面,忽视了学生在情感与能力上的发展。“教 - 学 - 评一致性”要求在目标设定时兼顾多维度发展,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其次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数学单元教学中,学习活动与目标保持一致,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应用中逐步建构知识框架。再次是形成性评价理论。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反馈和发展性导向,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并引导学生反思与改进。最后,核心素养导向为一致性提供了价值指引。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模型建构、直观想象、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必须围绕这些素养展开,从而实现素养导向的整体目标。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教- 学- 评一致性”的基础。
三、初三数学单元教学中“教- 学- 评一致性”的构建路径
在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下构建一致性模式,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统一。首先是目标一致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立足课程标准和单元整体要求,将目标从知识掌握拓展至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例如,在函数单元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函数概念和运算技能,还应关注他们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其次是学习活动一致性。教师应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层次性的活动,如问题情境分析、小组合作探讨、实践操作与单元主题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并在互动中培养思维能力。再次是评价一致性。评价方式要由单一的终结性考试转向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表现、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态度。
四、“教- 学- 评一致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在初三数学课堂中引入一致性模式后,教学效果呈现出显著改善。首先,课堂效率显著提升。教师明确了单元整体目标,教学过程更有条理,学生在整体框架中理解知识,避免了碎片化记忆与机械训练,学习成效显著提高。其次,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发展。通过探究性和合作性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了逻辑推理、抽象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第三,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活动多样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从而提高参与度和主动性。
五、初三数学单元“教- 学- 评一致性”的优化策略
为了进一步发挥一致性模式的优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优化。第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实施一致性的核心力量,需通过培训与研修提升其课程整合能力和多元评价能力。第二,优化课程资源与教材。应推动教材编写向单元整体化转型,配套开发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学习资源,为教师实施一致性提供支持。第三,完善评价体系。要建立多维度评价标准,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发展性。第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智能评价工具,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管理的便捷性和评价的客观性。
结论
“教 - 学 - 评一致性”是初三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优化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教学现状出发,结合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一致性的路径,并探讨了其实践效果与优化策略。研究发现,一致性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落实,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核心素养,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未来的初三数学教学应持续深化一致性理念,完善课程资源与评价机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致性应用,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真正实现素养导向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红 .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J]. 数学教育研究 , 2021(06):45-52.
[2] 王明 . “教 - 学 - 评一致性”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课程与教学研究 , 2020(08): 33-40.
[3] 张丽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2(04):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