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视域下幼儿园体育活动与民间游戏的融合路径分析
张翻梅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幼儿园 748300
引言:游戏化教学作为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使幼儿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而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常见的游戏形式,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幼儿园体育活动与民间游戏的融合路径,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投放民间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游戏材料作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应当根据幼儿的活动需求在活动区域内投放民间游戏材料,如橡皮筋、陀螺、高跷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民间游戏材料。但是,对于幼儿来讲,部分民间游戏材料具有一定安全隐患,随意投放不仅会使幼儿难以对这些民间游戏材料进行应用,影响民间游戏的融合效果,还可能会导致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损伤。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性出发选用安全的民间游戏材料,推动体育活动与民间游戏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组织开展抽陀螺、跳皮筋等民间游戏的时候,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当首选木质陀螺以及柔软的橡皮筋,这些民间游戏材料不容易伤害幼儿,可以保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为激发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选用彩色陀螺或彩色橡皮筋,利用丰富色彩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抽陀螺、跳皮筋等民间游戏中,使其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游戏体验 [1]∘
2. 修改民间游戏规则,提高体育活动成效
游戏规则作为确保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原则,也是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关键,幼儿教师在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时候应当对部分与幼儿体育活动目标和游戏需求不符的民间游戏规则进行修改,从而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使幼儿对民间游戏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民间游戏中,得到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锻炼。
例如,在“跳房子”民间游戏中,该游戏原本的规则较为复杂,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可能难以对游戏规则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幼儿的游戏参与度。所以幼儿园教师应当适当简化“跳房子”的规则,如将单脚跳改为双脚跳,或是减少跳格子的数量,教师也可以从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出发对游戏难度进行调整,使幼儿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强化幼儿园体育活动整体效果。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还可以根据体育活动目标对游戏规则进行修改,可增加一些相互协作的任务,对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进行培养[2]。
3. 鼓励幼儿家长参与,提供亲子互动机会
幼儿园教师在将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还应当认识到家长参与游戏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与幼儿一同开展民间游戏并完成一系列游戏任务,充分发挥幼儿家长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促进能力发展作用,也可以帮助幼儿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幼儿园教师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将民间游戏融入其中,可勾起幼儿家长的儿时记忆,也能够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抖空竹”“滚铁环”等民间游戏活动,并鼓励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以“滚铁环”游戏为例,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家庭比赛活动,让家长和幼儿都参与到该游戏当中,由家长对幼儿的动作和技巧进行指导,或是家长与幼儿一同控制铁环方向,最快到达终点的家庭胜利。在此次游戏中,不但可以使幼儿对滚铁环这一民间游戏的技巧进行掌握,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还可以使家长和幼儿之间产生浓厚情感,在实现幼园体育活动与民间游戏融合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家园共育[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活动与民间游戏融合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二者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尽可能满足幼儿的体育活动需求和游戏需求,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具有良好的体验和感受,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民间游戏的了解,丰富幼儿的文化视野。
参考文献:
[1] 王睿娟 , 杨宁霞 . 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 [J]. 宁夏教育 ,2024(4):75-76.
[2] 陈雯雯 . 基于儿童视角的闽南地区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策略探究 [J]. 教师 ,2023(1):66-68.
[3] 刘盼盼 , 张曾栋 .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当代诠释与实践路径 [J]. 科教文汇 ,2025(3):185-188.
注: 该论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 年度一般立项课题《游戏化教学视域下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创新应用与指导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号:(DX[2025]JKS0360)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