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神明

421024199201182076

引言: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的脉络,承担着城市内部及对外交通的重要任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如路面不平整、裂缝、沉陷等,不仅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寿命,还对交通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加强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是市政道路施工主体,其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影响施工质量。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不熟悉工艺规程,易操作失误致质量问题。同时,管理人员管理和协调能力对质量控制起关键作用,安排进度、调配资源不合理或质量检查不严格,会带来质量隐患。

1.2 材料因素

材料是市政道路工程物质基础,其质量决定工程质量。施工涉及沥青、水泥等多种材料,若质量不符标准,如沥青针入度等不合格、水泥强度不达标等,会影响道路强度和性能,导致路面病害。

1.3 机械因素

施工机械是重要工具,其性能和状态影响施工质量。如摊铺机平整度、压实机压实效果影响路面质量。若机械老化故障、操作维护不当,会使施工效率低、质量难保证。

1.4 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涵盖工艺、方案和技术措施等,合理方法是保证质量关键。若方法选择不当,如路基压实、混凝土浇筑工艺有误,会影响工程质量。此外,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完善也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

1.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主要包括气象、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如雨季施工排水措施不足,会影响路基压实度和稳定性;高温季节施工,沥青混合料易老化影响路面质量。地质条件复杂处理不当,会导致道路沉降、开裂等问题。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2.1 人员质量控制

加强人员培训:对施工操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施工工艺与操作规程,提升操作水平;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和质量控制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意识。

建立人员考核机制:定期考核施工人员,考核涵盖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等方面。为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对不合格者再培训或辞退,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素质与能力。

2.2 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材料采购管理:选信誉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签详细采购合同,明确质量标准与验收要求,按合同采购确保材料达标。

加强材料检验和试验:对入场材料按规定检验试验,内容涵盖外观、规格、物理力学性能等,不合格材料清退出场,严禁用于工程。

做好材料储存和管理:依材料特性选合适储存场地与方式,确保材料储存时不受损、不变质,建材料管理台账,详细记录进出库,做到账物相符。

2.3 机械质量控制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根据施工工艺和特点选合适机械,考虑其性能、可靠性和适用性等因素,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加强机械维护和保养: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施工机械,确保其良好运行。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培训,使其熟悉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能正确使用和维护。

2.4 方法质量控制

优化施工方案:施工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论证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际选合理工艺与方法。同时,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施工中,严格按规范和标准施工,确保工序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受控。

2.5 环境质量控制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序。在雨季施工时,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路基和路面不受雨水浸泡;在高温季节施工时,要采取降温措施,避免沥青混合料老化。

做好地质勘察和处理:在施工前,要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对于软土地基等不良地质条件,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换填、夯实、排水固结等,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单位要按照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3.2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根据工程合同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掌握施工进度情况,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施工成本管理:加强施工成本管理,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要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资源,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要加强对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管理,及时办理工程变更和索赔手续,增加工程收入。

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是施工的前提和保障。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3.3 加强质量检验和验收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检验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要按照规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要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直至达到质量要求。

3.4 加强信息管理和沟通协调

信息管理:建立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如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为施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沟通协调: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及时。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关乎城市交通运行与居民出行安全,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实际施工中,要考虑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采取有效质量控制策略与管理措施,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管理、质量检验和验收、信息管理及沟通协调,提高施工质量,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交通条件。同时,随科技进步和施工技术创新,应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叶俊 . 市政道路施工精细化管理及质量控制 [J]. 汽车画刊 ,2024,(11):200-202.

[2] 阎奕舟 . 市政道路施工精细化管理及质量控制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22):16-18.

[3] 华涛 . 市政道路施工精细化管理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9(17):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