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王群
身份证号码:370305198709052835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攀升,设备设施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公路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野外作业、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场景普遍存在,加之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人员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导致设备设施安全风险频发。
一、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1 人的因素
人的行为是影响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操作人员为赶工期,连续疲劳作业,导致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易出现操作失误,如在驾驶挖掘机时因疲劳未能准确判断挖掘深度,破坏地下管线。部分管理人员过于追求施工进度,忽视安全管理,对设备设施检查流于形式,对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消除,为事故埋下伏笔。
1.2 设备设施因素
设备设施自身状况直接关系施工安全。随着公路工程建设规模扩大,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转,老化与故障问题日益凸显。压路机液压系统密封件老化,导致液压油泄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甚至在作业时发生失控。部分施工营地选址不当,位于地质不稳定区域,遇暴雨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影响显著。自然环境方面,恶劣天气是主要威胁。暴雨天气会导致施工现场积水,使土方施工设备陷入泥泞,影响正常作业,同时可能引发边坡坍塌。大风天气对起重机、架桥机等大型设备稳定性造成冲击,若不及时采取防风措施,易发生倾覆事故。高温天气下,设备发动机易过热,轮胎爆胎风险增加,还会使施工人员中暑,降低工作效率与安全性。
1.4 管理因素
管理不善是安全风险产生的重要根源。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为多个方面,部分企业安全责任制度模糊,各岗位安全职责不明确,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安全培训制度缺失,新员工入职未接受系统安全培训就上岗作业。安全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检查标准不明确,检查记录不完整,无法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风险管理流程不规范也不容忽视,风险识别缺乏系统性,对一些潜在风险如新工艺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
二、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2.1 风险识别不全面
在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首要环节,但当前普遍存在识别不全面的问题。对传统风险因素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施工单位往往仅关注常见的设备故障、人员违规操作等风险,却忽视了设备更新换代、工艺改进带来的新风险。缺乏动态风险识别机制,公路工程施工周期长、环境变化大,而现有风险识别多为施工初期的一次性排查,未能随着工程进度、自然环境和人员变动及时更新风险清单。
2.2 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性
风险评估是制定有效管理策略的关键,但目前评估过程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评估方法单一且落后,许多施工企业仍依赖经验判断和简单的定性分析,缺乏量化评估手段。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未涵盖设备运行状态、人员心理因素、环境变化等关键指标,使得评估结果不能全面反映真实风险状况。评估过程缺乏客观性,受评估人员专业水平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人员对同一风险的评估结果差异明显,降低了风险评估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2.3 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
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力是当前安全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安全防护设施配置不足部分施工现场为节省成本,未按规范配备足够的防护栏、警示标识等设施,导致设备运行区域与人员活动区域隔离不彻底,增加了机械伤害风险。应急预案缺乏实操性,多数企业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内容笼统,未结合具体工程场景和设备特点,且未定期组织演练,一旦发生事故,无法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2.4 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前提,但是当前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没有智能化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多数施工企业仍然通过人工记录、纸质台账的方式管理设备设施安全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比较费时费力,且很容易出现错误及丢失。
三、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企业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设备操作人员等各方面人员的安全职责,把安全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之中,以签订责任书等形式,保证各项职责得到落实。制定完善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人员的培训以及安全的检查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要规定设备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以及维护的标准等,确保设备时刻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之中。
3.2 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
科学有效的辨识、系统准确的风险评估是防控安全风险的基础。健全完善的辨识工作机制,可以运用专家法、头脑风暴法、FMEA 故障树分析法等多种辨识方法,结合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环境,从人、物、环境和管理这 4 个方面展开系统、全面安全风险辨识。改进风险评估模型,引入 AHP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模型,建立包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后果等风险评估量化指标。
3.3 强化风险控制措施
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管控措施是减少风险的重要方法。设备设施方面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在设备维护中严格落实设备的养护检修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养护,及时更换老化配件,淘汰未经过检测的产品设备。改进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实际的生产环境中,配置安全帽、安全网、防护栏等防护设施,对施工现场中危险作业场所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牌,给施工人员一个警惕的提示。
3.4 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及水平是安全管理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公路工程相关设施的设备实时监控、预警。针对设备在运行中相关参数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针对参数值发生异常并超出指标的设备进行报警。将数据对接共享,实时协调管理。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设备与监理、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等共享数据、信息集成协同进行。
结语
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公路工程设备设施安全风险因素,针对性提出完善制度、强化管控、推进信息化等对策,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但随着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安全风险也呈现新特点。未来需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新技术应用,加强动态监测与应急能力,为公路工程建设筑牢安全防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173-174.
[2]李辉跃.桥梁施工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对策[J].交通世界,2021,(1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