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实践
舒震宇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洪州学校 330200
引言:
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教学突出学生中心,通过真实情境创设与真实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构建新知识。初中数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探究等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以学定教”背景下,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能力与兴趣出发,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特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优化教学思路
在“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明确“学”的核心是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收集整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学习兴趣等数据,动态追踪学生学习过程,基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1]。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征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媒体教学、动手操作活动等提高学生参与度。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教学中,教师是在课前设计调查问卷,以网络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有理数的认知水平。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反馈,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准确,能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有理数。但是对数轴、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存在疑问。基于学情分析,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为:掌握有理数概念,探索有理数大小关系;认识数轴,运用数轴表示有理数。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增强学生理解效果。
二、凸显学生地位:创新教法,优化教学环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环境的优化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基于数学学科特质,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通过熟悉的情境构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将数学重点与难点分解在任务中,驱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参与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进而加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教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家具、建筑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物体的形状,认识点、线、面等几何图形基本概念,感知几何图形魅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几何图形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借助旋转、放大、缩小等功能降低学生学习几何图形难度。教师围绕几何图形设计学习实践任务,以合作形式完成模型的设计和搭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比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总结特征,深化理解几何图形基础知识,感知几何图形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建筑、生活用品等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征,优势是什么,通过思考与探究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三、加强合作交流:援疑质理,提高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参与实践、讨论探究过程中思维碰撞,团队协作,既展示学生思考过程,又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提问,在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 [2]。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教师加强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合作交流,感知数学知识特点,增强知识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三节《乘法公式》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如何区分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在了解学生的疑问后,教师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查找相关资料,解读数学教材。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针对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形式、推导过程、应用场景等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随堂练习,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四、落实教学评价:随堂反馈,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与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在“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更多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升评价科学性、全面性。教师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数学课堂上促进学生发展。
“以学定教”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将过程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等融入评价体系,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多样性点评与反馈。比如在学生合作学习阶段,教师划分为学生交流讨论和汇报成果两个阶段。针对第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邀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出总体评价。对第二段成果汇报展示,教师采取结果性评价,邀请学生打分,教师给出评语和建议。在反馈中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反思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过程中,初中数学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展示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要清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差异和学习兴趣
等,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持续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成效提升。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沈成进 . 初中数学教学中“ 以学定教” 的实践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2025,(27):119-12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27.040.
[2] 黎琳 . 以学定教 , 教学相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探 [J].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3,(1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