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策略与优化措施

作者

任田

42011519940830098X

引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结算,每个环节都与造价紧密相关。合理的造价管理能够使建设单位在有限的资金内实现工程目标,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然而,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策略与优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阶段缺乏科学依据

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对可行性研究不深入,缺少全面准确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建设规模、标准、技术方案的确定多依赖经验,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为后续造价管理带来隐患。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不力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重大,但一些设计单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缺乏成本意识,未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导致方案过于保守或追求新颖而忽视成本。设计变更频繁,增加了造价控制难度。

(三)招投标阶段管理不规范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标等不规范行为,破坏公平竞争环境。部分招标文件编制不完善,条款约定不明确,易引发合同纠纷。评标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过于注重报价,忽视综合实力和施工方案,可能导致中标单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四)施工阶段造价失控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建设单位对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缺乏对工程变更、索赔的有效控制,导致造价增加。施工单位可能偷工减料、虚报工程量,影响造价真实性。

(五)竣工结算阶段审核不严

竣工结算阶段是工程造价的最终核算,但建设与审计单位审核不严。审核人员专业素质低,对工程量计算规则、计价依据掌握不准确,导致审核结果有偏差。同时,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资料审核不细致,未能发现多算、重算等问题,造成建设资金浪费。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策略

(一)加强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技术方案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加强投资估算的编制和审核,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加强设计优化:鼓励设计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功能评价和成本分析,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减少设计变更: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应提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估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规范招投标阶段管理

完善招标文件编制:招标文件应明确工程范围、计价方式、付款方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条款,避免出现歧义和漏洞。同时,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信誉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参与投标的单位具备相应的实力。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标方法:综合考虑投标报价、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工期安排等因素,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避免单纯以报价高低作为中标依据,选择技术先进、报价合理、信誉良好的中标单位。

加强招投标监管:建立健全招投标监管机制,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严格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明确工程变更、索赔、价款调整等条款,避免发生纠纷。同时,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控制工程变更:建立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审批。对因设计缺陷、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应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论证,评估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数量和规模,避免因工程变更导致工程造价大幅增加。

加强工程索赔管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增强索赔意识,熟悉索赔程序和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索赔证据,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同时,对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进行认真审核,合理确定索赔金额。

(五)重视竣工结算阶段审核

提高审核人员素质: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审核人员应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价依据、合同条款等相关知识,能够准确审核工程量、单价和费用。

严格审核结算资料: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重点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单价套用是否合理、费用计取是否符合规定等。

建立审核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竣工结算审核监督机制,加强对审核过程的监督检查。对审核结果进行复核,确保审核质量。同时,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信息化造价管理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该系统应涵盖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等方式,加强对现有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造价管理人才,充实造价管理队伍。

(三)推行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

鼓励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开展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为建设单位提供从项目决策到竣工结算的全方位造价管理服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建筑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结论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系统工程,涵盖项目各环节。面对造价管理问题,各方需共同努力,采取管理策略和优化措施。通过加强各阶段造价控制、规范管理、建立信息化系统、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行全过程咨询服务、加强行业监管,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标彩 .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优化措施及创新策略探讨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11):81-83.

[2] 李 博 .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成 本 的 管 理 问 题 与 优 化 策 略 [J]. 价 值 工程 ,2024,43(33):145-148.

[3] 李 夏 玫 .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动 态 管 理 与 成 本 优 化 控 制 策 略 [J]. 居业 ,2024,(10):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