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作者

边沙沙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071000

摘要:当前,各种新型教育模式得以广泛推广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提升教学有效性成为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次思考。因此,教师立足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深入探究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当今日新月异、快速变迁的教育环境中,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直接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深入与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教学需求的日益复杂多变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化学习特点的愈发显著,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需求。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构建高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在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有必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教师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相关数学要点,实现教学相长目标。如在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章节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将蝴蝶标本的轴对称、湖水倒影的轴对称、天安门城楼的轴对称、京剧脸谱的轴对称等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展示出来,可以将这些图形放在网格图内,将对称轴通过虚线标记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对图形特点和虚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讨论。在合作讨论中,学生知道了“虚线能够将图形分成两个部分,体现出图形的对称性”。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对“对称轴”的概念、内涵介绍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本章节知识点。此外,还可以建立微课情境,将两个“成轴对称”关系的图形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将“成轴对称”作为合作探究的延伸方向,对“对称轴”位置进行分析探究,尝试将图形对称点连接起来,将对称点的连线垂直平分,帮助学生了解对称轴的性质和判断方法,使学生在“轴对称”课堂学习中收获新知,并学以致用,加深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

二、有效组织小组探索活动,结合实践优化自主学习能力

在带领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良好的教学引导可以鼓励学生群体在实践期间进一步实现对于知识探索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及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课程机会。在此期间,通过组织小组探索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养相应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例如,在教授《尺规作图》一课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直尺和圆规等教学用具尝试进行实践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系统认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有关知识的印象。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积极实践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以及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等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对于相关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为学生尺规作图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及时根据不同问题提出具体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并充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一点对于学生质疑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讨论能力以及总结梳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持续优化。

三、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高效习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身心上的愉悦感,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游戏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教师应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要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充分发挥游戏的激趣作用,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原理,同时提高数学课程的趣味性,确保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为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概率的意义,使他们学会初步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式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进行计算,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创设“配紫色”趣味游戏情境:请大家利用纸板、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两个大小一样的转盘,要保证转盘的灵活性,然后将转盘分成几个面积相等的扇形,在扇形部分涂上不同的颜色,如蓝色和红色。在完成转盘的制作后与同伴共同开展游戏,转动这两个转盘,如果转盘A的指针指到蓝色扇形部分,转盘B的指针指到红色扇形部分,那么就说明你们配成了紫色。基于此,同桌两人需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①利用列表法表示转盘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②计算能够配成紫色的概率是多少。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概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逐步理解什么是概率并学会计算概率,优化其数学学习体验,使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

四、立足于探究教学,以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探究教学是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探究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途径,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和思维能力。教师可选用互联网上的优秀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资料、视频、案例等,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数学软件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思维引导和工具辅助,拓宽学生在探究教学环节的眼界。例如在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探究教学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设计探究问题,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探究。首先,教师可选用互联网上优秀的全等三角形教学视频和案例,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例题请学生探究完成,并指导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这一在线学习平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从平台上找到本课的学习资源。学生能结合平台功能,按照“课程教学—教材选择—课时选择—课程包”的顺序,自主找到“全等三角形”的辅助学习视频、课件和学习任务单,借助上述信息技术工具解读本课知识,进而尝试完成教师给出的习题。这一学习活动既能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又能辅助学生探究学习,提升课堂探究环节效率。

结语

教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要求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同时需保持持续探索与完善的态势。面向未来,秉持开放与创新的教育理念,勇于接纳并试验新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同时深化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与尊重,将是引导学生深入数学领域、培养其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闫红英.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0(11):129.

[2]郭路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8):15-16.

[3]谢松.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