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

作者

何启仁

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 重庆市 400037

引言 本研究课题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高质量发展等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乡村振兴的路径 , 为乡村振兴培养出适用的技能人才。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 乡村振兴的现状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部门统计 , 常住人口 32054159 人,主城都市区人口战 65.9% ,说明住在乡村的人口还有 34.1% 。通过走访调查 , 得知我市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 , 留守在城镇和偏远乡村的大多数都已经是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正在上学的学龄儿童。大部分农民文化素养不高、心胸狭隘 , 农业知识更是匮乏 , 思想观念落后 , 对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现代营销手段更是不懂 , 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 一般都是由乡镇农技人员的辅导、依靠农民的传统经验在发展农业。这几年由于国家加大了投人 , 乡镇、村的交通道路有了很大变化 , 道路修好了 , 出门方便了 , 农民的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的也不多 ! 一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 走出农村 , 到城市去发展。特别是经济条件好的一线城市 , 更是学生们的理想地方 , 所以说学生不愿回农村 , 觉得城市比农村的机会多些 ! 其次 , 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水平较低 , 学习习惯差 , 成绩好的都愿上普通中学 , 考个好的大学 , 有个好的发展环境。来到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 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学习不行, 只能来读职校,学点技术, 找个好一点的工作。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措施

(-) 政府制定发展乡村的创新制度, 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 我国的城乡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 , 而每一次的改便能都和国家政策制度相关 , 城市和乡村关系的改变也会直接和间接的同国家政策调整有关。

1. 加强政策导向, 提高乡村居民的社会地位

我国需要在乡镇住房制度上推动改革 , 使乡镇居民与城市居民具有相同的户籍 , 大力发展乡镇医疗和教育 , 同时通过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来服务改变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 , 学会科学技术 , 发展乡村文化 , 进而提高乡村居民的地位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振兴乡村, 使乡村变得低碳而美丽。

2. 发展乡村物流, 畅通乡村城市

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 , 农民辛辛苦苦地栽培出了大量的粮食、水果、蔬菜这些农作物却卖不出去 , 而城市里的居民又买不到质优价廉的好农作物 , 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乡村物流、畅通城乡 ,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依靠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时代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即时地分析汇集并整理分析编辑整理了大量乡村大型物流管理相关行业信息 , 是当前有效解决大中城市地区乡村大型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经济落后、物流管理效率较低等等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3. 鼓励职教人才回乡创业

建立连接城乡人才技术的社会网路 , 我们过去说那些农民工从村里到城里都是亲戚介绍亲戚 , 我的老家的亲戚他想到城里来 , 你能不能在你们单位找一个后勤的工作 ,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 , 我们如果把这些功能利用起来 , 政府提供这样平台的话 , 他们就会更多的进行城市化 , 据统计从 2012 年开始达到了最高点外出农民工是八百一十万 ,2018 年是五百多万 , 再往后越低 , 这种变化其实说明哪些人他有一些回流。今年春节回到重庆以后再没出去 , 为什么 ?他们出台了各种各样鼓励这些返乡的人就业创业的政策 , 只有用各种各样新的政府服务和机制来为这些已经在城市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 具有一定的技能还建有一定网络知识的人,他们就形成一些新的内容 , 新的就业的机会 , 所以我想未来如果我们对乡村能够赋权赋能联网的话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城市 , 也能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获得收益。

( 二) 大力倡导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解决乡村实际困难

1.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 提高乡村收入水平

实现乡村经济振兴不仅是需要得到国家的优惠和政策扶持 , 更是需要培养和提升农村地区居民在城市中的发展观念、知识和技能等 , 这就必然要求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 , 发挥其在职业教育或者是社会主义教育中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向实践性转化的作用和力量。

2. 依托职业教育, 扎实开展对乡村的实用型人才培养

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开展职业教育服务 " 三农 ", 尤其特别是培养的涉农专业人才 , 让广大参与农村工作的人员能够得到更好的接受和培训 , 让那些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更多人员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深造就业机会 , 为促进农村的振兴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保证。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职业办学及科技研究领域的自身资源优势 , 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及涉农专业人员培养制度, 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战略。

(1) 职业教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专业结构设置

乡村振兴还需要大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产业化人才 , 比如农作物种植的能手、园艺工程师 ; 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 要求大学生培养一批与其密切相关的农村经纪人、乡镇经济及其他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总之 , 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使课程教学和专业结构的优化 , 可以为 " 三农 " 乡村建设振兴计划的实行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源保证。

(2) 加强乡村高素质适用型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 , 注重与相关专业、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 , 培养了出来的大量涉农创新型青年人才 , 既立足了农业的现实 , 而又远远高于当前的农村经济社会现实 , 让他们的人才能够回归到去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 , 服务于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贯彻落实。

结束语: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行为引导,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调整专业配置 , 改革培训方案 , 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思路、新观点、新路径,培养出乡村振兴急需的各类人才,一定能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碳中和,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