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流课程视域下《板式家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及实践

作者

郑缇全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摘要: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结合《板式家具制造技术》课程特点,通过对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经验进行调研,同时积极听取家居企业对于当下市场的研判,从课程群建设、教材资源建设、备课方式、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以线下课堂讲投为主、线上幕课堂为辅、智慧教学工具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革新了教学方法、充实了教学资源、融入精神引领、提升了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优化了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知识达成、素质达成和能力达成。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贴合时代的发展,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一流课程;板式家具制造技术;教学改革

一、《板式家具制造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

《板式家具制造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家具行业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等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涉及板式家具制造技术的多个方面,内容繁杂,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取舍和优化。根据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本课程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删除了一些重复、陈旧的内容;增加了智能制造、绿色生产在板式家具制造中的应用;补充了一些国内外经典板式家具产品案例,更新了相关的板式家具设计规范等。

二、高校家具行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家具行业相关专业旨在为现代家具生产企业、家居产品智能生产企业、家居线上与线下营销平台等与家具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并配备有拆单工程师、家具结构设计师、家具开发工程师、智能生产操机手、供应链管理专员、家具品质工程师、工业工程师等岗位,掌握家具结构、家具研发、家具生产工艺、现代家具制造技术、现场管理、质量检测等基本知识,具备家具结构与工艺设计、家具研发设计、工艺图纸绘制、家具生产、现代家具企业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学院为基础,构建了“三段”式教学,即两年修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半年实习和半年顶岗实习;构建“三化合一”的“职教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育人环境,形成“产学研用”双向互动,“精准培育”高层次人才。目前,“双创”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高质量、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依然缺乏。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大学应与企业共同探讨,进一步加强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参与度,探索家具行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三、改革教育方法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加强对家具设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将工匠精神合理地融入到普通的专业课教学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首先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涵;其次,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地融入工匠精神,并与之相适应。家具设计专业即强调“艺”也强调“技”,在此专业领域,实践技能是决定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热压胶合”这一章节时,先让学生观看关于热压胶合原理的视频资料,再提问:“你知道热压胶合是什么吗?它有哪些优点?”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共性,接着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你知道热压胶合与冷压胶合有哪些不同吗?”接着让学生观察热压胶合和冷压胶合在热压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最后再问学生:“你知道热压胶合和冷压胶合在热压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这样以问题为驱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自主探究。

(二)强化德育,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匠精神,在家具设计及制造中,具体指人才在这一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工作态度,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设计工作中来,这样,家具的设计结果就会变得更精确,从而让家具的制造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为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观念教育。使学生形成对家具设计专业的正确观念认识。本着钻研,精细,创新的原则和工作态度,积极投身于将来的家具设计与制造工作中,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家具设计及制造的课程体系中,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又要将有关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课程教学系统就会变得更完善,让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对家具设计制造领域中所蕴含的职业素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三)加强对“双师型”师资的培训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各教研室可依据教师学历水平,采取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等方式,组织学生到企业跟岗实习与顶岗实践。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顶岗实践中,利用空闲时间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又可以加深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又可以反馈到教学中,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要在“传帮带”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一对多”,“以老带新”等方法,将他们下沉到生产一线,使他们在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业务指导、现场操作、经验交流,使他们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以提升。

(四)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

在以往的考核方式中,学院教师做为主导,采用闭卷考试的模式。而在多元考核方式中,学院与企业教师共同评判学生成绩,学生从平时的表现、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平时测验、项目实训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比如在项目实训中,将小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占到平时成绩的30%左右,学院教师对课堂互动做出评判,企业导师对项目实训给予评价。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够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五)紧跟时代潮流。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人们对流行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家具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流行趋势。我们必须紧密地追踪与研究,才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科研工作要密切联系市场需要,采用校内、校外两种形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结语:在“双一流”建设和“三教改革”背景下,结合家具艺术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板式家具制造技术》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以项目式教学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对标“板式家具制造技术”产教融合型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科学动态监测与评估全球科技革命的新动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板式家居产业的新需求,持续地创新与完善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以新文科艺术大类为基础,强化新工科技能,为我国制造服务业培养高素质的“交叉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荣荣,杨博凯,任 娜,熊先青,徐 伟,吴智慧 .一流课程视域下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与实践--以《木家具制造工艺学》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01:133-136.

[2]顾颜婷,徐伟,李小科,朱兆龙 《软体家具制造工艺学》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路径探索[J].家具,2023,44(06):109-113.

[3]许艳青,戴达鹏,鲁 锋,杨巍巍,李健峰.“1+X”证书制度下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6:243-245.

课题基金:2021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一流课程项目:(202106SZ09)

郑缇全(1981.3-),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学历:本科,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