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视角下新疆中职校全员育人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索
余娜
沙湾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832100
【引言】随着当前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我国对于中职学校的关注度有了全面提升,中职学校育人的目标也不再仅仅为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加强调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全员育人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入于中职学校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能够有效为新疆中职校育人工作提供资源优势,所以从文化浸润视角出发,深入探索新疆中职学校全员育人实效性提升的路径,势在必行。
一、新疆中职校全员育人存在的现实问题
1.1 文化浸润与育人目标脱节,特色资源未充分
新疆中职校虽坐拥多元文化资源,但在育人实践中,文化浸润与育人目标存在明显脱节。一方面,学校仍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导向,忽视了文化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文化认同的培育价值;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覆盖率仅为 20.15% ,远低于爱国主义教育( 73.63% )与文体活动( 57.96% )的覆盖比例,无法实现“专业教育”与“文化育人”的有机融合,难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1.2 全员育人主体角色模糊,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全体成员与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但当前新疆中职校存在明显的“育人主体缺位”问题。根据调查问卷分析:首先,后勤职工的育人作用未被激活,宿管人员对学生三观培育的参与度仅为 0.49% ,食堂师傅等群体普遍缺乏“育人意识”,未能将服务过程转化为育人契机;其次,校外参与人员虽占比 52.28% ,但多为“零散性指导”,未形成系统化的文化浸润路径;最后,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不完善, 20.89% 的学校未组建学生会,已组建学校也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低的问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未能体现。
1.3 家校社协同机制不健全,育人链条存在断裂
中职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新疆中职校存在明显短板。从家庭层面看, 85.59% 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教育重视度不足,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引导;从社会层面看, 53.15% 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德育机会较少,社区、企业等机构未与学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从沟通渠道看,学校虽建有微信群等平台,但缺乏对学生成长问题的深度交流,导致家校社育人链条断裂,无法形成合力。
二、新疆中职校全员育人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育人理念偏差,文化育人重视度不够
部分新疆中职校管理者与教师存在“重技能、轻育人”的理念偏差,将“学生就业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忽视文化浸润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价值。导致文化育人流于形式,无法与全员育人目标深度结合。
2.2 育人主体权责不清,缺乏制度保障
新疆中职校未建立清晰的全员育人权责体系。首先,后勤职工缺乏“育人动力”,校外人员参与育人的流程不规范;最后,学生自主管理缺乏制度支持,学生会的职责定位模糊,且未建立“老带新”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受挫。
2.3 地域与社会环境制约,协同资源整合难度大
新疆地域辽阔,部分中职校位于偏远地区,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家校社协同育人缺乏硬件支撑;此外,部分企业更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输出”,不愿投入资源参与学校文化育人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协同资源整合的难度。
三、文化浸润视角下新疆中职校全员育人实效性提升的路径
3.1 革新育人理念,强化教师文化育人能力
3.1.1 开展专题培训,转变育人理念:学校定期组织全员育人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育人理念、育人思想,使其深刻理解文化浸润的重要性。引导教师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文化价值观,做到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热爱学生,从而从多角度出发,落实全员育人。
3.1.2 完善考核评价,压实教师责任:将“文化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包括文化类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认同度等,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将文化浸润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此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案例研讨等活动,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
3.2 构建文化浸润型校园环境,激活多元育人主体
3.2.1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载体: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在校园内建设“文化长廊”“传统服饰进校园”,展示红色故事、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开展“民族歌舞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开足开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文化素养类思政课程,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元素,实现“专业+ 文化”的深度融合。
3.2.2 明确育人主体权责,激发参与动力:针对后勤职工,明确宿管人员“行为引导”、食堂师傅“勤俭节约教育”等职责,并给予表彰或奖励;针对校外人员,与企业、幼儿园等签订《协同育人合作协议》,规范进校园授课、提供实践基地的流程;针对学生,完善学生会管理机制,设立每周“说事日”收集学生问题,开展“老带新”岗前培训,评选“优秀学生会干部”,并将学生参与管理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3.3.1 搭建双向沟通平台,深化家校合作:学校除利用微信群推送学生成长信息外,每学期组织“线下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观感受学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同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课”,通过线上家长会、线下讲座等形式,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成长计划。
3.3.2 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育人渠道:学校与当地企业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更新知识储备,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现“职业素养”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提升;此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寒暑假社区报到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文化认同,同时激活社区的育人资源。
【结束语】综上所述,伴随着当前我国对教育工作关系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才能结合新疆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育人体系,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同时,提高全员育人实效性,成为了教育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所需思考的重中之重,今后需要结合实践工作,不断加强家校社联结,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与实践机制,助力新疆中职学校学生高质量成长发展,综合素质素养能力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钧.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中职校全员导师制探索 [J]. 上海教育, 2023,(18): 56-57.
[2] 方如萍 . 新时代中职校“三全育人”模式的运行与保障机制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 2021, (26): 18-19.
本文系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任务课题《新疆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实效性的探究》课题编号 :(2024ZZZC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