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灯光与程式化表演的配合研究
刘剑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戏曲剧团 028000
一、引言
戏曲历经数百年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化表演体系。从字正腔圆的唱念,到一招一式的身段,都蕴含着先辈们对生活的艺术提炼与升华。随着科技进步,舞台灯光技术日新月异,不再局限于基础照明功能,而是深度融入戏曲表演,与程式化表演相互交融、彼此成就,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深入研究二者的配合之道,对推动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提升艺术感染力具有深远意义。
二、戏曲程式化表演概述
(一)程式化表演的内涵
程式化表演是戏曲长期实践形成的规范体系,将生活动作、情感、场景高度提炼为特定韵律和规范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声腔板式变化,还是演员细微动作,都遵循既定范式。如西皮、二黄的板式转换,“起霸”展现武将出征的舞蹈化动作,皆是程式化表演的生动体现。
(二)程式化表演的类型与特点
① 动作程式:起霸、趟马、走边等动作程式,是戏曲表演的特色。起霸分整霸、半霸,不同角色演绎时力度、幅度有别;趟马以圆场、挥鞭等虚拟动作表现骑马;走边则通过轻盈动作展现夜间潜行。这些动作兼具舞蹈美感与象征意义,赋予观众无限想象空间。 ② 唱腔念白程式:戏曲唱腔的慢板、快板对应不同情感,念白分韵白、散白,韵白庄重有节奏,用于表现身份尊贵或性格沉稳角色;散白贴近生活,适合活泼或低微角色,使表演更富真实感。 ③ 角色行当程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表演、妆容、服饰上各有程式。老生沉稳大气,青衣温婉含蓄,通过独特程式塑造鲜明人物形象。
三、戏曲舞台灯光的功能与特点
(一)多元功能构建舞台视觉语言
舞台灯光在戏曲表演中承担着三重核心功能。基础的照明功能如同舞台的“眼睛”,通过精准控制光线角度与强度,让观众看清演员水袖翻飞的轨迹、眉眼间的悲喜流转,确保程式化表演中的每个细节都能清晰传递。而氛围营造功能则像一支画笔,以色彩为颜料勾勒场景意境——暖橘色光束扫过戏台,瞬间还原《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庭院春色;幽蓝冷光漫射,即刻渲染出《白蛇传》金山寺前的肃杀之气。在角色塑造上,灯光更是化身“性格雕刻家”,以顺光与侧光的温柔相拥凸显正面角色的温润如玉,用逆光投射的阴影描摹反派的阴鸷诡谲,使人物形象在光影交织中跃然台上。
(二)三大特性彰显戏曲美学精髓
戏曲舞台灯光始终遵循“以虚写实”的东方美学原则。其写意性体现在摒弃实景堆砌,如一盏追光便可代表天涯孤旅,几缕光晕流转即暗示时空转换,给予观众无限想象留白。面对剧情的跌宕起伏,灯光系统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能在锣鼓声中瞬间切换战场的金戈铁马与闺阁的缱绻柔情。最精妙之处在于与程式化表演的深度交融:武戏中,灯光随演员枪花舞动而明暗跃动,强化打斗的节奏感;文戏时,柔光追随着水袖的弧度晕染,让情感表达更具层次感,真正实现“光随戏走,戏借光生”的艺术境界。
四、戏曲舞台灯光与程式化表演的配合方式
(一)光影勾勒动作神韵
戏曲舞台上,武戏的刀光剑影与文戏的眉目传情,都离不开灯光的巧妙烘托。在武打场面中,顶光与侧光如无形的画笔,将演员腾空跃起、翻转腾挪的轨迹清晰勾勒,让观众看清每个高难度动作的起承转合,激烈的打斗在明暗交错间更显酣畅淋漓。而在文戏表演时,柔和的面光宛如春日暖阳,轻轻铺洒在演员脸上,将皱眉、垂眸等细微表情尽数凸显,无声传递角色的喜怒哀乐。对于趟马这类虚拟动作,灯光会随着演员挥鞭节奏缓缓移动,光影流动间,仿佛真有马蹄踏碎夜色,让程式化动作的象征意味跃然台上。
(二)明暗呼应表演节奏
戏曲表演的节奏藏在锣鼓点里,也藏在演员的一招一式中,而灯光正是这场节奏盛宴的重要协奏者。当铿锵的锣鼓响起,武戏进入白热化阶段,灯光便以高频次的明暗切换呼应鼓点,如同急促的心跳,将紧张氛围层层推进;到了婉转悠扬的抒情唱段,灯光则悄然变换色彩,从暖黄渐变为浅粉,恰似唱腔里流淌的情思,温柔地浸润观众心田。演员的身段动作同样与灯光默契十足,起霸时亮相瞬间,灯光骤然增亮,好似为角色披上耀眼战甲;走边时,侧逆光如影随形,配合演员轻捷的步伐,勾勒出神秘夜行客的剪影。
(三)色彩渲染场景氛围
舞台灯光是营造场景氛围的“魔术师”,能让方寸戏台瞬息万变。表现宫廷场景时,暖黄色顶光倾泻而下,如同金色绸缎铺满舞台,与演员华丽的蟒袍、凤冠交相辉映,尽显皇家威严;而在战场戏码中,冷蓝色灯光裹挟着闪烁效果席卷而来,仿佛硝烟弥漫、战火纷飞,配合演员激烈的拼杀动作,瞬间将观众拽入腥风血雨的厮杀现场。在情感氛围的营造上,灯光更是精准拿捏。悲剧发生时,低照度的冷光像沉重的乌云笼罩舞台,追光收缩成一道孤独的光束,将角色的绝望与无助无限放大;喜剧桥段里,高亮度的暖光洒满全场,动态灯光欢快跳跃,为表演增添热闹喜庆的底色。
(四)光束雕琢角色灵魂
每个戏曲角色的塑造,都有灯光在背后默默“润色”。对于性格豪爽的角色,明亮柔和的顺光与侧光相拥,如同为其镀上一层璀璨光芒,将开朗豁达的性情展露无遗;而阴险狡诈的反派,则被逆光与侧逆光笼罩,面部半隐于阴影之中,轮廓线条冷峻尖锐,邪恶之气扑面而来。当角色情感发生转折,灯光更是敏锐捕捉,及时变换“表情”。从喜悦跌入悲伤时,灯光也随之黯淡,由暖变冷;内心陷入矛盾挣扎,灯光便开始明暗闪烁,如同角色摇摆不定的心绪,在光影交织间,角色的灵魂变得鲜活立体。
五、案例分析
在京剧《霸王别姬》“夜深沉”唱段中,暖黄柔光渐次铺展,瞬间将观众拽入四面楚歌的垓下营帐。随着虞姬舞剑起势,侧光适时勾勒其舒展的身姿,剑穗翻飞间光影跃动,英气与柔美交织;当她低眉吟唱时,面光如轻纱般笼住眉眼,将眼底的哀愁与深情尽数托出。舞台后方暗调背景与前景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烘托出二人困局中的相依。待项羽一声“力拔山兮气盖世”破空而出,顶光与逆光轰然汇聚,将霸王的威武悲壮与虞姬的柔弱凄美推向极致。灯光与程式化表演这般默契呼应,让这段生死诀别戏成为戏曲舞台上永恒的经典。
六、结论
戏曲舞台灯光与程式化表演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舞台灯光为程式化表演拓展了表现维度,在动作展现、节奏把控、氛围营造和角色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程式化表演则为舞台灯光设计提供了创作基础和方向指引。二者紧密配合,共同提升了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在当代戏曲发展进程中,我们应持续重视舞台灯光与程式化表演的融合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技术应用,让戏曲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仝 飞 . 戏 曲 化 妆 和 舞 台 灯 光 设 备 关 系 的 探 究 [J]. 艺 术 教育 ,2025,(09):123-126.
[2] 刘 昱 萱 . 戏 曲 舞 台 现 代 叙 述 中 的 灯 光 细 节 [J]. 明 日 风尚 ,2025,(03):158-160.
[3] 林 凤 锦 . 戏 曲 舞 台 灯 光 设 计 的 审 美 要 点 解 读 [J]. 中 国 京剧 ,2023,(08):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