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STEAM 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手工课程中的渗透与实践

作者

徐迪娜 张瑶

来安县半塔镇中心幼儿园 安徽滁州 23930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STEAM 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该理念突破传统分科教育模式,通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幼儿园手工课程作为幼儿直接感知、操作和体验的重要载体,天然具备跨学科整合的潜力。然而,当前幼儿园手工课程仍存在“重技能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导致课程目标与幼儿发展需求脱节。STEAM 教育理念的引入,为手工课程提供了新的设计框架与实践路径。本文通过分析 STEAM 教育理念的核心特征,结合幼儿园手工课程的实施现状,探讨其在课程中的渗透策略与实践效果,旨在为幼儿园课程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STEAM 教育理念的核心特征与教育价值性

STEAM 教 育 理 念 以 科 学(Science)、 技 术(Technology)、 工 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为核心,强调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操作,其核心特征与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独特意义。首先,跨学科整合性是 STEAM 教育的显著特征。它突破传统分科教育的界限,将科学探究、技术应用、工程设计、艺术表达与数学逻辑有机融合。例如,在“自制浇花器”项目中,幼儿需运用科学知识理解植物需水规律,借助技术工具(如钻孔、粘贴)实现功能,通过工程思维设计结构,运用艺术审美装饰外观,并利用数学测量控制水量,实现多学科知识的协同应用。这种整合不仅帮助幼儿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还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问题导向性是 STEAM 教育的关键驱动。它以真实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当幼儿发现教室植物因缺水枯萎时,教师可引导其提出“如何设计自动浇花器”的问题,通过设计、制作、测试等环节,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植物生长、材料特性等知识的理解。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与行动力。

此外,STEAM 教育强调实践体验性与协作创新性。通过动手操作,幼儿能直观感知知识,如通过种植活动理解植物生长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幼儿能在经验共享中激发创新思维,如共同设计更高效的浇花器结构。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促进幼儿认知发展,还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社会性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手工课程中STEAM 理念的渗透路径

在幼儿园手工课程中渗透 STEAM 理念,需围绕幼儿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通过情境创设、材料互动、知识融合与协作学习等路径,实现跨学科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以真实生活情境为起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教师可从幼儿日常观察中挖掘问题,如“植物角的花总是枯萎怎么办?”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解决方案,进而提出“制作自动浇花器”的任务。这种基于真实需求的设计,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主动调动已有经验(如观察过家长浇水、使用过滴管),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

其次,提供低结构材料与工具,支持幼儿动手实践与工程思维发展。教师可准备空瓶、吸管、棉线、胶带等废旧物品,鼓励幼儿根据需求选择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需经历“设计 - 尝试 - 改进”的循环:例如,用吸管连接瓶子时发现水流过快,便尝试调整吸管角度或增加棉线缓冲;发现储水量不足时,通过叠加瓶子扩大容量。这种试错与调整的过程,正是工程思维的核心体现— 通过迭代优化解决问题。

再次,将科学、数学、艺术等知识自然融入手工活动。在浇花器制作中,幼儿需运用科学知识理解植物需水规律(如“夏天要浇更多水”),通过数学测量控制水量(如用杯子标记水位),并运用艺术审美装饰外观(如用彩纸剪贴花朵)。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知识迁移,如“为什么吸管要放在瓶子底部?”“怎样让浇花器看起来更漂亮?”,帮助幼儿建立学科间的联系。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与经验分享,促进协作与创新。幼儿可分组设计不同结构的浇花器,在讨论中比较方案优劣(如“单瓶 vs. 双瓶”“直吸管 vs. 弯吸管”),并通过成果展示互相学习。这种协作模式不仅提升沟通能力,还能激发“1+1>2”的创新效应,如某小组将滴灌原理与彩虹装饰结合,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浇花器。

三、STEAM 教育理念渗透的挑战与对策

体在幼儿园手工课程中渗透 STEAM 教育理念虽具创新价值,但实践中面临多重挑战,需针对性破解以提升实施成效。首要挑战在于教师跨学科素养的不足。部分教师长期受分科教学影响,对 STEAM 整合性、问题导向性的理解较浅,难以设计出融合科学探究、工程设计、艺术表达等多维目标的课程。对此,幼儿园可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引入专家指导等方式,帮助教师系统学习 STEAM 理念,掌握课程设计方法,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案例分享,在交流中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

材料与资源的有限性是另一关键障碍。幼儿园手工课程常因经费、空间限制,难以提供多样化、低结构的材料支持复杂项目。例如,制作“自动浇花器”需空瓶、吸管、棉线等废旧物品,但材料收集的持续性与安全性需保障。幼儿园可建立“材料资源库”,鼓励教师、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分类整理后供课程使用;同时与社区、企业合作,拓展低成本材料来源,如利用自然物(树枝、树叶)或环保材料(再生纸)丰富课程资源。

此外,传统评价体系与 STEAM 目标的脱节也制约其实施效果。现有评价多关注作品美观度或技能熟练度,忽视幼儿在问题解决、协作创新等过程中的表现。幼儿园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项目中的参与度、思考过程、改进方案,结合幼儿自评与同伴互评,全面评估其跨学科思维、动手能力与社会性发展,为课程优化提供依据。

总结:幼儿园手工课程渗透STEAM 理念,可借真实生活情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以低结构材料支持动手实践与工程思维发展,将科学、数学、艺术等知识自然融入活动,引导幼儿在试错与调整中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经验分享促进协作交流。如此,让幼儿在“做中学”,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金萍 . 基于 STEAM 理念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J]. 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 2025, (05): 96.

[2] 廖慧萍 . 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研究 [C]// 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 . 首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论文集 . 赣州经开区第一保育院君逸府分院 ;, 2025: 128-129.

[3] 杨小芳, 张丹妮. 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研究——以“我的净水器”项目活动为例 [J]. 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 , 2025, (04):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