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仇磊

身份证号码:370303198309103952

引言

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复杂性与精细化要求日益提升。传统二维图纸设计与现场施工模式,常因信息传递不直观、各专业协同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管线碰撞、施工顺序冲突、空间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及质量隐患。

一、BIM 技术概述

1.1 BIM 技术原理与特点

BIM 技术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参数化建模方式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模型中的每个构件都具有唯一的身份标识与属性信息,各构件间存在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一构件参数改变时,与之关联的其他构件及图纸会自动更新,确保信息一致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可视化,将抽象的二维图纸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便于各方理解设计意图。协调性,通过多专业模型整合,提前发现设计冲突与施工矛盾;模拟性,可模拟建筑性能、施工进度及应急疏散等场景。

1.2 BIM 技术核心软件与功能

BIM 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多种专业软件协同实现。如 Revit 作为综合性建模软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与机电等多专业的参数化建模,支持模型创建、图纸生成及碰撞检测; MagiCAD 则专注于机电安装领域,具备管道综合排布、支吊架设计、工程量统计等功能,能有效提升机电施工深化设计效率。此广联达 BIM5D 等软件可实现多维度数据集成管理,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决策支持。

二、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2.1 设计验证

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文件的错误将对施工质量及工期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设计而言,BIM 技术能够构建3D 的信息模型,并且能为设计文件的验证提供一个直观化、简单化的平台。通常而言,二维图纸无法清晰地刻画出空间关系,难免存在一些设计的失误;而运用BIM 技术,能够使得建筑师将建筑学、结构工程与机电等各专业模型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维度角度去查看设计文件,查看和验证施工过程中设备布置、管道铺设是否满足功能需求、行业要求等。

2.2 碰撞测试

机电安装过程涉及到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通风空调专业等多个系统管线,在管线上,经常出现碰撞问题。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最重要的也是解决碰撞问题的关键举措就是BIM 模型的碰撞测试功能。首先将各专业的BIM 模型通过BIM 系统实现合并,进而使用相关BIM 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自动实现对施工图内各专业之间管线的碰撞情况,基于碰撞测试的结果信息,分析处理施工人员与设计方的互相配合,调整相关管线的标高和方向,提前排除现场返工。据统计,由于碰撞问题通过BIM 碰撞测试可以节省施工过程中将近 40% 的碰撞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3 管线深化设计

运用 BIM 技术,为管线深化设计提供精确数据及可视辅助。“两维”图纸上很多问题是无法通过传统的二维图纸来全部解决,对于一些复杂的空间,我们应借助BIM 模型将各专业管线综合信息体现于一个完整的 BIM 模型,按照空间优化的原则,在三维可视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管线位置、管径、走向的协调变更,做好管线的综合排布工作。在超高层写字楼的项目中,在对核心筒部分的管线进行深化设计时,将通风管道、电缆桥架和消防水管管线进行分层布置,能够尽量利用空间。

2.4 净高检查

机电安装工程的空间净高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舒适性,特别是酒店客房、商场中庭等空间要求高的地方。BIM 通过对空间净高三维模型进行净高检查,提前发现净高不符合要求的位置。对空间要求高的部位,施工团队通过调整管线布置,采用扁平风管、减少支吊架形式等方式提高空间净高。BIM 净高检查,解决了建筑使用功能、节省了施工过程中因净高不足而产生的拆改返工费用。

2.5 洞口预留

结构施工阶段要正确预留机电管线穿越洞口,在机电管线的穿墙施工过程中,如果洞口预留位置不合适,易造成延误进度影响结构安全。BIM 模型中能通过机电管线综合模型精确预留洞口位置、尺寸大小及标高,并且将洞口位置信息关联到结构模型中。在住宅项目施工中,通过 BIM 模型生成包含洞口信息的结构施工图,另外将洞口预留清单同步给出,指导施工人员正确预留洞口位置,通过 BIM 的可视化表现方式使施工人员直观了解洞口及周边结构构件,减小预留偏差产生的剔凿修补。

2.6 支吊架预设

支吊架作为机电管线的重要支撑构件,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管线稳定性与安全性。BIM 技术可根据管线类型、重量、管径等参数,自动生成符合力学要求的支吊架方案。在大型工业厂房项目中,利用 BIM 软件对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的支吊架进行预设,软件依据规范计算荷载,优化支吊架间距与形式。

3.1 技术层面的挑战

在技术层面,BIM 技术应用面临软件兼容性、数据安全及模型轻量化等多重难题。不同厂商开发的 BIM 软件在数据格式、功能模块上存在差异,导致各专业模型整合时易出现数据丢失、信息不兼容的情况,影响协同效率。BIM 模型包含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大量敏感数据,网络攻击、数据泄露风险威胁项目安全。随着模型精度提升,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模型加载与运行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3.2 人员层面的挑战

人员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短缺和人员观念转变困难。既精通 BIM 技术又熟悉机电安装工程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多数施工人员缺乏 BIM 操作技能,难以有效利用 BIM 工具开展工作。部分从业人员受传统工作模式惯性影响,对新技术接受度低,存在抵触情绪,认为 BIM 技术增加了工作负担,不愿主动学习和应用。

3.3 管理层面的挑战

管理层面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组织协调困难和标准规范缺失。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涉及设计、施工、运维等多个参与方,各方在 BIM 应用深度、协作流程上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易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责任划分不明确。当前 BIM 技术应用缺乏全国性统一标准,各地区、企业执行标准不一,影响项目的连贯性与通用性。

结语

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通过可视化模拟、协同管理与精准优化,显著提升了工程效率与质量,有效规避了传统施工中的碰撞冲突、返工损耗等难题。未来需深化技术融合创新,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进一步释放 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潜力,助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成龙,刘振伟,张智强.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优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23):53-55.

[2] 银宏伟.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装配式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广东建材,2024,40(05):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