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欣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50103
一、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提供人才保障的特殊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其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彻底贯彻,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有效完成,关系到高校的政治生态和办学治校水平。高校的基层单位,主要包括院(系)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管理服务部门党支部以及科研团队、实验室等最基础的组织单元。它们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较于上级机关,基层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径。
二、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压力传导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
学校党委层面高度重视,但压力传导至院系党组织、再到基层党支部的过程中,力度逐级衰减。部分院系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对下属支部的指导、督促、考核不够严格。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角色意识淡薄,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投入精力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
部分院系党组织在重大办学问题上政治把关作用发挥不够,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不健全。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娱乐化”“庸俗化”“形式化”,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足,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在高水平科研团队、新兴交叉学科机构、海外引进人才群体中,党组织设置有时未能及时跟进覆盖。部分党支部组织力涣散,活动吸引力不强,对高知群体、青年教师的凝聚力不够,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少数党员身份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带头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
(三)监督执纪问责在基层偏宽偏软
高校纪委的监督力量难以有效覆盖所有基层单位,二级单位纪检委员往往由其他干部兼任,专业能力不足,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师生群众的监督渠道不够畅通,作用发挥有限。对基层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时提醒告诫多,动真碰硬少。处理一般性问题有时存在“护短”心理,问责追究不到位,未能形成足够震慑。在招生录取、科研经费管理、基建后勤、招标采购、评奖评优等基层微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廉洁风险仍然较高,监督机制仍需完善。
三、 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方向不偏。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高校基层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基层党组织要切实管好课堂、论坛、讲座、网络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确保高校始终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堡垒。
(二)压实主体责任,健全压力传导机制
健全“学校党委 - 院系党组织 - 基层党支部”三级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强化述职评议考核,深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突出述主体责任、述问题导向、述整改落实,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价、奖惩、任用硬挂钩,倒逼责任落实。加大问责力度,对管党治党不力、问题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要严肃追责问责,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三)聚焦功能提升,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特别是在重要科研团队和新兴机构中。实施“头雁”培育工程,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加强系统化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发挥其学术引领和党建带头作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严格党员发展和管理,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引导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抗击疫情等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
(四)深化正风肃纪,强化基层监督。
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重点整治师生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完善基层监督网络: 加强二级单位纪检委员队伍建设,赋予其相应职权,加强业务培训。畅通师生监督渠道,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等的监督作用。推动各类监督力量整合协同。精准执纪问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整治师生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四、结论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压实主体责任、建强组织体系、深化监督执纪、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等一系列组合拳,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名党员,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的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高校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 2019-02-28(001).
[3]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N]. 人民日报 , 2021-05-22(005).
[4] 教育部党组 . 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Z].2018.
[5] 陈宝生 . 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 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J]. 求是 , 2019(12).
[6] 冯刚. 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0.
[7] 张志勇 . 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困境与路径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22(10): 45-48.
[8] 王莉 . 破解高校基层党建“中温下冷”问题的思考 [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18):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