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的结合研究

作者

韩振景

身份证号码:370883198504164426

一、引言

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工业化转型的大趋势下,预制建筑凭借其高效、环保、质量可控等特点,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预制建筑的应用并非完全摒弃现场施工,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一建造方式的不足。研究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的结合,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随着建筑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现场施工模式存在的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愈发凸显。预制建筑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完全预制化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运输限制、复杂造型实现困难等问题。因此,将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相结合,成为建筑行业探索高效、绿色建造方式的必然选择。同时,国家相关政策也大力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研究意义

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的结合,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率,缩短建设周期,加快资金回笼速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质量角度看,预制构件在工厂标准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与现场施工的合理衔接可进一步保障建筑整体质量。在环保方面,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扬尘、噪声污染和建筑垃圾产生量,符合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此外,这种结合模式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的优势

3.1 提高施工效率

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的同时,现场可进行基础施工等准备工作,二者并行作业,有效缩短工期。现场装配预制构件的速度快,减少了传统现场施工中大量的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能够满足快速建造的需求。

3.2 保障工程质量

工厂化生产环境下,预制构件的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都能得到严格把控,降低了因现场施工条件限制导致的质量问题风险。现场施工环节则可以对预制构件的连接、安装等进行精细化操作,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3.3 降低成本

虽然预制构件前期生产投入较大,但从整体来看,其高效的施工速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和设备租赁时间。同时,预制构件的精确生产减少了材料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成本。随着预制建筑产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3.4 促进绿色施工

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和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扬尘、噪声污染。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集中处理,减少了建筑垃圾排放。此外,采用环保型预制材料和节能技术,有助于降低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推动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

四、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的常见模式

4.1 部分构件预制模式

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和功能需求,将一些规则、标准化程度高的构件,如楼板、楼梯、外墙板等进行预制,在工厂生产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现场则进行剩余构件的现浇施工以及预制构件的连接工作。

4.2 模块化预制与现场组装模式

将建筑分解为多个功能模块,在工厂内完成模块的预制,包括结构、装修、设备安装等内容。模块运输到现场后,通过快速组装形成完整建筑。该模式施工速度极快,适用于对工期要求紧迫的项目,如临时建筑、应急保障用房等,但对模块的设计、生产和运输要求较高 。

五、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面临的挑战

5.1 设计协同难度大

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需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两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协同设计。但目前设计单位缺乏相关经验,各专业之间沟通不畅,容易出现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脱节的情况,导致预制构件尺寸偏差、连接节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

5.2 施工管理复杂

结合模式涉及预制构件生产、运输、现场装配以及现浇施工等多个环节,施工管理难度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需要精确安排,若协调不当,可能出现构件供应不及时、现场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增加施工成本和工期延误风险。

六、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的应对策略

6.1 加强设计协同

推广一体化设计理念,在设计阶段组建多专业协同设计团队,充分考虑预制构件与现场施工的结合需求。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设计问题,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可施工性 。

6.2 优化施工管理

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流程,加强对预制构件生产、运输、现场装配等环节的统筹协调。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施工能力,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

七、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的发展趋势

7.1 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

未来,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的结合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利用传感器实现对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和现场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施工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质量检测的智能化判断,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

7.2 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

在保证预制构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满足建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标准化与定制化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发标准化模块和节点连接技术,同时提供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和装饰选择,既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又满足不同客户对建筑功能和外观的需求 。

7.3 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到使用、维护、拆除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对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结合进行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整合各阶段数据,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性能评估、维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优化 。

八、结论

预制建筑与现场施工的结合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和促进绿色施工等优势。尽管目前在结合过程中面临设计协同、施工管理、产业链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加强设计协同、优化施工管理、完善产业链建设和合理控制成本等策略,并顺应智能化信息化融合、标准化定制化结合、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发展趋势,能够实现两者的高效融合,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金波. 建筑工程现场装配式预制混凝土道路的构造与施工关键点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20(26):213.

[2] 闫超.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成本预算中的应用与优化[J]. 河南建材,2025(1):154-156.

[3] 任帅. 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建筑与装饰,2024(2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