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作者

胡玉萍

武威第二十五中学  733000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在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出现了转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讲解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实施中首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设计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以此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二)能够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能够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这项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下能够提升语文水平,提高学习技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仅满足了当前的教育需要,还满足了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需要,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持续发展。

(三)能够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首要的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拓展字词积累。在学生完成对语文的初步认识后,就具备了深入学习的能力。如,学生在认识并理解字词意思后,能够将文章的上下文有效连接起来,从而能够在思考中锻炼逻辑思维,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另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多样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不同的思想情感,获得多种感受,进而深入到学习中,增强学习效果 [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

(一)完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

完善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使他们能够提升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兴趣是前行的动力,教师要关注好这一优势,在转变教学方式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进而实现主动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风景视频与照片,引导学生观看并表达所看到的景象。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提升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学生对小兴安岭进行了一个大致认识后,教师还需要再根据学习任务进行细致讲解,带领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问题,获得多种解答效果,促使学生学会开动脑筋,发挥思维运转,有效提高核心素养。

(二)明确教学主体,增强能动意识

在小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影响着其后续的学习效果。在良好意识的推动下,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小学生正处在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时期的重视,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获得有力指导,养成能动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要认识彼此间的联系,重视学生发展,促使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转变传统模式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2]。例如,在进行《放风筝》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预习所学内容。在预习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应用多媒体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放风筝的注意事项与风筝的结构,并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探讨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风筝飞上天后的情况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发挥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养成核心素养。

(三)重视阅读教育,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进展,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重视阅读教育。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未意识到阅读的作用,这就导致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时,缺少教学的细致规划与深入探索,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目标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重视起阅读的作用,明确阅读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在大量的文章阅读中,学生可以积累好词好句,并将其应用到写作任务中,为写作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在《观潮》这篇文章中,讲述了钱塘江大潮奇观景象,表达了对其惊叹与热爱。在进行讲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将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标记出来,讲述原因。在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使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结构与中心思想,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在完成课文的学习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其他的自然景观,使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感受自然之美。

(四)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审美意识

当前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技能。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审美能力是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能够使他们加强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感受其中的色彩情感,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审美意识的增强还能有助于学生表达想象力,使其在解答语文问题时能够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有效提高语文成绩。例如,在《小岛》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他们感受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在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驻守战士的生活环境,感受其中独特的美,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热爱祖国的情怀,提升成人文素养。

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教学中,通过完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主体、重视阅读教育、增强审美意识等多种方式,使核心素养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推动学生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苓苓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26):77-78.

[2] 任永莉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22(3):3.

注: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4 年度一般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 :WW〔2024】YBGH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