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诊改
黄慧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一、引言
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环保、节能的显著优势,在汽车市场中的份额迅速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攀升,其保有量呈指数级增长趋势。空调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体验,更对车辆电池和关键部件的冷却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安全。
然而,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在结构、控制策略以及制冷、制热方式上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显著差异,这给相关检测与维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新能源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成为培养高素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关键。通过对该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改,能够确保课程内容紧密贴合行业实际需求,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及特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电源插头,它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为空调系统提供直流电源。在电动汽车中,这个直流电源随后会被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源,以驱动空调压缩机等关键部件。
(2)高压制冷剂输出口位于压缩机的高压侧,负责将 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输送到冷凝器(3)油水分离器用于分离空调系统中的润滑油和水分。
(4)高压排出阀门位于压缩机的高压侧出口,用于控制高压制冷剂的排放。
(5)旋涡式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负责压缩制冷剂并将其输送到
(6)电动机轴是连接电动机和压缩机的关键部件。它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压缩机的压缩动作,从而驱动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循环。
(7)三相电机永磁转子是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核心部件。
(8)制冷剂进气口位于压缩机的低压侧,负责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
(9)DC-三项 AC 变频器是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
(1)工作原理的差异
传统内燃机汽车空调系统主要依靠发动机通过皮带带动空调压缩机运转,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压缩,进而完成制冷过程。而新能源汽车由于没有发动 采用电动压缩机替代传统压缩机驱动方式。电动压缩机借助专门的电机驱动电路,通过精确控制电机的 来灵活调节制冷量。在供暖模式下,新能源汽车无法利用发动机余热,常采用热泵技术,从外界吸收热量传递至车内,实现车内加热。
(2)热泵系统的应用
热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车内制热和制冷的双向功能。在制冷模式下,热泵系统的工作流程与传统制冷系统相似,利用电动压缩机压缩制冷剂,使其在冷凝器中放热冷凝成液体,经膨胀阀节流后进入蒸发器吸收车内热量蒸发成气体,再回到压缩机完成循环。在供暖模式下,热泵系统逆向工作,从车外吸收热量并传递到车内。
(3)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汽车更为复杂。传统汽车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相对简单,而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压缩机需要专门的电机驱 求和 车辆实时状态,精准调节电机转速和扭矩,以实现制冷量的精细控制,在提升 能的同时降低能耗。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集成了制冷和制热功能,控制系统需根据环境温度、车内温度等多方面因素,智能切换热泵系统的制冷或制热模式,并协调热泵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电机驱动、蓄热装置等的协同工作,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并非独立运行,而是与整车的动力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高度融合,控制系统要实时监测车辆状态,据此动态调整空调系统工作参数,以保障空调系统高效运行和电池续航里程最大化。
三、《新能源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诊改策略
(1)优化课程内容
基于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和检测维修的实 ,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在课程内容中增加电机驱动、热泵系统、高压电路等核 机的工作原理 、控制方式以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深入剖析热泵系统的 的运行特性和故障排查技巧;系统介绍高压电路的安全操作规 流程。引入企业实际维修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解决,让学生深入理解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思路和维修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围绕一个实际的维修任务展开。例如,设置“新能源汽车空调制冷效果不佳故障诊断与维修 调制热系统故障排查与修复” 等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能力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虚拟维修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 调系统 拆解、组装、故障诊断和维修操作,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实训安全性和效率。同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反复 进行各种故障模拟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完善考核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加大实践考核比重,将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操作技能水平、问题解决能力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 60%。在实践考核中,设置多个考核环节,包括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操作规范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增加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30% 左右。通过过程性考核,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引入企业评价机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实践考核和项目评价,从企业的角度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使考核结果更符合行业实际需求,企业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 10% 左右。
四、结语
《新能源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诊改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考核体系的完善,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持续完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优化考核体系,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吴磊 .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 汽车测试报告 ,2025(1):136-138.
[2]孟志祥 , 张云宵 , 王冰懿 , 等 . 关于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产教融合研究 [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5(2):23-25.
[3] 开果兰 . 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J]. 汽车知识 ,2025(3):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