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内蒙古特殊教育师范生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作者

薛雯

泰国博仁大学(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泰国曼谷 10210

   

一、研究背景

特殊教育是针对身心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学生设计的个性化教育体系,其健康发展对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特殊教育发展面临资源分布不均、师资短缺、专业对口率低等独特挑战(包红艳,2022 ;乌日汗等,2021)。现有研究表明,特殊教育师范生需应对更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其职业成熟度的形成过程尤为复杂(孙淑苹等,2020)。然而,当前关于教师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多集中于普通教育领域,对特殊教育师范生群体关注不足,尤其是缺乏对心理影响因素的系统探讨(张云等,2019)。

教师自我效能感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对个体职业行为发展具有重要预测作用。Bandura(1977)指出,自我效能感通过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四个心理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在特殊教育领域,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更倾向于设定挑战性目标,积极寻求教学策略,有效管理课堂行为,并表现出更强的职业坚持性(倪炜,2021 ;杜婧,2024)。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师范生群体中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作用机制。

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特殊教育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研究框架,系统分析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机制,并考察性别、年级等背景变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自我效能感理论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为优化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提供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1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与维度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身有能力组织和执行必要行动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信念(Tschannen et al., 1998)。在特殊教育语境下,这一概念进一步延伸为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满足特殊儿童多样化需求的信心程度(王静等,2019 ;李文红,2020)。

2.2 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包括职业态度成熟度和职业能力成熟度两个层面(Super, 1990)。在师范生群体中,职业态度成熟度体现为职业选择的确定性、独立性和价值取向;职业能力成熟度则表现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水平(童琳,2023)。

2.3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通过四种机制影响职业发展:一是认知过程,高自我效能感个体更倾向于设定挑战性目标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张嘉江,2018);二是动机过程,影响个体在面临困难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郭文斌、吕芮,2023);三是情感过程,决定个体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式(陈立,2019);四是选择过程,影响个体对活动和环境的选择倾向(李永兰,2009)。

童琳和陈立(2023)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职业决策效能感与心理资本在专业承诺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些研究为理解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提供了初步证据,但尚未深入探讨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师范生群体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2.4 背景变量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性别和年级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的重要背景变量。在性别差异方面,Klassen 和Chiu(2010)发现女性教师在教学策略效能感方面表现更优,而男性教师在课堂管理效能感方面更具优势。在年级差异方面,Akrolu 等(2025)通过对 358 名职前教师的追踪研究证实,高年级学生在学科自我效能感上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

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 :中国内蒙古地区特殊教育师范生不同背景变项(性别、年级)教师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

H2 :中国内蒙古地区特殊教育师范生不同背景变项(性别、年级)教师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

H3 :内蒙古地区特殊教育师范生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其职业态度成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结论

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成熟度具有显著预测作,且职业成熟度亦反向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双向促进关系。女性师范生在 " 教学策略效能感 " 维度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在 " 课堂管理效能感 " 维度表现更优,体现职业角色认知的性别分化。高年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分比低年级高 12.7% ,主要表现在 "职业价值取向 " 和 " 职业投入度 " 两个维度,反映教育实践经历对职业认同的强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朝新、陈一铭(2021)。特殊教育师范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教育教学论坛,41(5),125-128。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jiangsu-second-normal-university_

thesis/0201288736834.html

[2] 陈娇、张瑶、汪甜甜、邓猛(2022)。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教师知觉的视角。学前教育研究,(08),27-36。https://doi.org/10.13861/j.cnki.sece.2022.08.004

[3] 陈利君、李炳煌(2015)。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 其 启 示。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7(5),151-157。https://ddjy.hnust.edu.cn/ddjyllysj/article/pdf/20150547

[4] 杜伟(2020)。内蒙古残疾人教育的探索。内蒙古电大学刊,(01),98-100+104 。https://doi.org/10。16162/j.issn.1672-3473.2020.01.024

[5] 杜莹莹(2013)。职业可能自我、成就动机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 东北师范大学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00-1013362000.html

[6] 胡晓(2025)。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职业教育发展,14(4),16-21。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4148

[7] 胡晓 .(2025). 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 职业教育发展 ,14(4),16-21.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4148 童琳、陈立(2023)。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承诺与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关系——职业决策效能感与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现代特殊教育,5(14),13-。4550.https://d.lingnan.edu.cn/jky/info/1161/8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