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云南省高校编外人员变革型领导感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作者

周杨华夏

泰国博仁大学 泰国曼谷 10210;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Thailand Bangkok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高校编外人员数量增加,承担教学、科研及行政辅助工作,但由于岗位临时性强、待遇低和内部不公平,其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变革型领导感知通过远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和智力激发可提升员工归属感,增强对组织的认同和情感依附,从而缓解职业倦怠(田瑾等人,2022)。学校归属感作为关键心理资源,能够帮助编外人员获得认同和支持,降低压力与情绪耗竭。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本研究以云南省高校编外人员为对象,探讨变革型领导感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为高校优化管理和提升编外人员工作满意度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 研究假设

2.1 云南高校变革型领导感知对编外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职业倦怠部分源于对工作产生畏惧、缺乏信心及因失误而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放弃职业发展目标(朱泉熔等人,2024)。变革型领导通过制度化评价和互信关系激发员工责任感,认可其工作情感,增强对组织的认同,从而降低职业倦怠(何国华等人,2023)。尽管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教师和医护人员(肖孟鹃等人,2022 ;田瑾等人,2021),结果均显示变革型领导感知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高校编外人员尚缺乏实证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 :云南高校变革型领导感知对编外人员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2.2 云南高校变革型领导感知对编外人员学校归属感的影响

变革型领导感知指领导者通过明确愿景、个性化关怀、智力激励等方式,激发下属超越自身利益实现组织目标,推动组织发展(何国华等人,2023)。当编外人员感知到领导具备变革型特质时,会认为领导关注自身成长并提供支持,从而增强心理认同感与情感依附感(季洪旭,2020)。变革型领导通过远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和智力激发提升员工自我效能感和参与感,缓解身份不确定感与边缘化感,强化对学校的归属感(陈福娇等人,2020)。此外,领导的感召力与学校愿景参与性可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和专业身份认同,提高组织承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 :云南高校变革型领导感知对编外人员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2.3 云南高校编外人员学校归属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学校归属感指个体在学校环境中感受到的被接纳、尊重与支持的程度,以及自身作为学校一部分的心理体验( Goodenow,1993 )。较强的归属感能够提升心理安全感和价值感,缓冲工作压力,降低消极情绪与职业倦怠。归属感通过增强积极情感体验、社会支持、职业角色认同和组织承诺,使员工获得成就感和内在动机,从而减轻情绪衰竭与倦怠表现(褚天娇等人,2024)。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教师群体,结果表明归属感越强,职业倦怠越低(张盈霄等人,2021)。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3 :云南高校编外人员学校归属感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2.4 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感知可通过激励、关怀和支持增强员工归属感,而学校归属感是抵御职业倦怠的重要心理资源(袁铌,2020)。变革型领导通过远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和智力激发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和情感依附感(何国华等人,2023),促使编外人员形成归属感,缓解身份不确定性与边缘化感(季洪旭,2020 ;陈福娇等人,2020)。归属感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工作压力、增强职业认同与成就感,从而降低职业倦怠(褚天娇等人,2024)。此外,归属感还能提升组织承诺与内在动机,进一步增强变革型领导的积极作用(李维、史秋衡,2021)。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

H4 :云南高校编外人员学校归属感在变革型领导感知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3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旨在探究云南省高校编外人员感知变革型领导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通过对云南省高校编外人员发放问卷,并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变革型领导感知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 变革型领导感知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 学校归属感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 学校归属感在变革型领导感知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综上,本研究表明,高校管理者应关注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实践应用,通过提供愿景、个性化关怀和智力激励,增强编外人员的学校归属感,以缓解职业倦怠并提升其心理认同和组织承诺,从而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和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Goodenow, C. (1993).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among adolescents: Sca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rrelate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30(1), 79-90.

[2] 李维、史秋衡(2021)。学校归属感如何影响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基于专业承诺的中介效应分析。教育科学,37(4),8-12。

[3] 张盈霄、孙旭宁、谢家树、李红育、邹莎(2021)。学校归属感量表的中文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9(6),1188-1192。

[4] 褚天娇、朱佳慧,孟丽娜(2024)。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职业与健康,7(1),332-334。

[5] 田瑾、毛亚庆、熊华夏(2022)。变革型领导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情感能力和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1(3), 11- 11。

[6] 朱泉熔、王俊人、贾金忠、刘梦荃、严琪、朱睿、温明月、林皇涛、王志锋(2024)。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职业倦怠 - 工作投入连续体”现状。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8(10),1169-1175。

[7] 何国华、郑馨念、王雁飞、郭子生、朱瑜(2023)。基于工作重塑视角的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3),378-388。

[8] 肖孟鹃、赵天霞、文艳红(2022)。四川省 8 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变革型领导风格、职业嵌入现状及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职业与健康,38(14),1887-1892。

[9] 季洪旭(2020)。变革型领导视角下普通高中学校变革路径研究——以上海市奉贤中学为例。中国教育学刊,7(5),49-54。

[10] 陈福娇、刘远辉、邓浩伟(2020)。多校区办学背景下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研究。科教导刊,11(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