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牵头,赋能家庭教育

作者

凌慧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规划,倡导从多种途径打造适合儿童发展、促进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此提升现代化幼儿教育的质量。基于此,在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强调本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以文化美化幼儿成长环境,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本文基于此,对家园共育下“岭南文化”渗透的意义展开分析,并从筛、学、演、评、分享五个方面对“岭南文化”的渗透策略展开研究,旨在发挥家园合作的价值,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园共育;岭南文化;渗透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为此《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方面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幼儿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基于此,在幼儿教育中,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家园合作的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中,能够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助力。笔者依据多年幼儿教育经验,认为本土“岭南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应该做好牵头工作,联手家庭教育,打造适合幼儿发展的岭南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家园共育下“岭南文化”渗透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生活情趣

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在培养幼儿的生活情趣方面有着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如在岭南文化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和长辈们会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和文化传统,让幼儿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情趣。其次,在岭南文化中,注重生活方式的品质,唱粤剧、品茶、赏花等休闲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出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二)增强幼儿文化自信

在家园共育下,岭南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能够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拥有独特的语言、饮食、建筑、传统节日等元素,如粤剧、粤语童谣、客家文化、岭南书院等,通过家庭、幼儿园等环境的渗透,能够引导幼儿学习和体验这些传统文化,接触、了解并逐渐热爱这些文化元素,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其次,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家长、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传统歌谣、民间传说等方式,向幼儿传授岭南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从而建立起幼儿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传统的家庭教育若没有文化的供养,则难以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岭南文化的渗透对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岭南文化的渗透,家长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的家庭美德和道德观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幼儿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同时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从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二、家园共育下“岭南文化”的有效渗透——以“粤语童谣”的渗透为例

(一)筛

粤语童谣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更是岭南地区人们生活、情感和价值观的真实写照。粤语童谣以其质朴、直白的语言记载了广州地区近百年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广府人的精神气质,它与岭南骑楼、老火靓汤、早茶市肆等一同构筑起灿烂多彩的广府文化。粤语童谣特有的文化地域性、生活性、审美性,对幼儿从小树立起美好、善良的人格品质,实现对真善美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追求有着重要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家园共育下,为了做好岭南文化的渗透,幼儿园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筛选”“搜集”粤语童谣,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够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所在,让幼儿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传承意识。

例如,粤语童谣《鸡公仔》“鸡公仔,尾弯弯……”可爱的“小鸡”们在舞台上欢快地起舞,站在舞台中的“大公鸡”更是夺人眼球,一摇一晃仿佛正在吸引人们购买鸡公榄,让幼儿体会长辈们的童年生活。粤语童谣《氹氹转》这一童谣的背景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节日来临之际,幼儿喜欢手拉手转圈玩耍,转出来的圈像菊花,像炒米饼,又像糯米汤丸。幼儿身穿漂亮的服饰,将赛龙舟的场景表演得生动形象。通过歌曲的筛选和搜集,引导幼儿聆听有趣又有爱的粤语童谣,从而感受粤语童谣独特的语言魅力,以此促进岭南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二)学

由于现在普通话的普及,多数家庭之间的交流都以普通话为主,粤语童谣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文化形式,对多数孩子来讲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借助短视频邀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学习粤语童谣,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互动,同时降低粤语童谣的难度,增加幼儿对粤语文化的了解,以此促进岭南文化的渗透。

例如,教师首先选择选择简单易学、旋律优美并带有教育意义或者有趣的粤语童谣,并制作简短的教学视频,内容包括粤语童谣的故事内容、教师演唱粤语童谣的过程等,也可以在视频中加入普通话的歌词字幕,方便幼儿和家长一起跟唱。随后,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童谣视频发送给家长,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重复学唱粤语童谣,加深幼儿对粤语童谣的记忆。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展示活动,设置学唱比赛,检验幼儿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比赛中向幼儿讲解粤语童谣背后的岭南文化,以此促进幼儿深入学习和了解岭南文化。另外,教师也要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学习的情况,同时定期制作新的粤语童谣学习视频,持续推广学习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借助短视频促进幼儿与家长一起学习粤语童谣,营造家庭粤语文化氛围,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同时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岭南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三)演

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一项挑战、完成一项任务对培养幼儿思维和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录制“粤语”童谣的MV,在录制过程中共同研究童谣的故事、语言特点以及需要表演的动作等等,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幼儿对岭南文化的传承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家长和孩子都喜欢的粤语童谣,或者鼓励家长和孩子确定一首粤语童谣。如《月光光》以哄“虾仔”睡觉作为起兴,重章叠唱,把珠三角水乡民众的劳作生活娓娓道来,情感真挚温馨,语言朴素自然。教师可以指导和家长一起学习其中包含的旧时水乡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及美好愿景。在家长和幼儿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提供视频教学或者线上指导,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录制视频所需要的服装、道具等等,并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一些小动作或者舞蹈。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录制好的MV进行剪辑和后期制作,添加一些特效或者字幕等等,并将制作好的视频分享给亲朋好友,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努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粤语,同时促进家庭亲子互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幼儿的学习成就感,促进岭南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四)评

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分享自己录制的粤语童谣MV,并邀请其他家长共同点评和打分,让幼儿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得到认可。

首先,教师可以确定MV分享的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等,确保分享的平台能够方便其他家长观看和评论。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家长编写分享的文案,并邀请其他家长一起观看MV,并留下评论,可以提出建议、表扬创意或者提供改进建议。另外,教师要为家长制作的MV设定评价标准,如表现、创意、配合度等,再根据其他家长的评论、留言等综合考察,最终选择优秀的MV作品进行公开展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和家长的参与热情,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时促进家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构建和谐的家园关系,从而促进岭南文化的有效渗透。

(五)共享

基于上述家长和幼儿完成的童谣MV,教师可以构建“演绎”视频资料库,以此来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在课下时间,鼓励家长借助资料库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的粤语童谣和岭南文化,从而促进幼儿持续学习粤语童谣,感受独特的本土文化。

为此,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在线平台或者专属网站,如自媒体账号平台,用于存储和分享家长录制的粤语童谣MV,同时按照不同主题以及年龄段对这些MV进行分类,方便家长和幼儿查找和浏览。其次,教师可以在家长群、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宣传和推广视频资料库,吸引更多家长参与、分享和学习。另外,教师要定期更新视频资料库,增加新的家长录制的MV,保持内容的新鲜和多样性,并为视频资料库中增加评论和点赞功能,让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交流和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为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此促进岭南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将岭南文化渗透至家庭教育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情趣、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同时能够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为此,以“粤语童谣”为例,幼儿园应该做好牵头工作,联合家庭教育,通过筛、学、演、评、分享等途径,引导幼儿深入学习和了解岭南文化,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树立起传承意识,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J]. 天南, 2024, (02): 57-59.

[2]蒋红梅.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 (02): 175-177.

[3]戴小丽.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教育策略探究 [J]. 吉林教育, 2024, (03): 51-53.

[4]马太平. 家校共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细落实 [J]. 甘肃教育, 2024, (0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