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保护研究

作者

刘娜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甘肃兰州 730300

引言

个人健康管理档案作为居民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居民在生命全过程中形成的健康数据,包括基本健康信息、疾病预防信息、就诊记录和生活方式信息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健康档案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决策、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愈加凸显。然而,当前健康档案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档案格式多样、数据碎片化,难以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共享与利用;二是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不健全,部分档案数据滞后,影响应用效果;三是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带来潜在风险。因此,研究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保护,不仅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健康中国 2030”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健康管理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首先,国家政策为档案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健康信息化相关政策,要求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体系,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居民健康需求的变化推动了档案建设。随着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居民对个性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这要求健康档案能够全面、准确地记录个体健康信息。再次,医疗服务模式转型促进了档案应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变,凸显了健康档案在慢病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预警中的作用。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规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有了新的提升空间。

二、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统一、科学、可持续的管理体系。首先,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建设过程中应统一数据格式、采集标准和分类体系,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健康档案能够互联互通。其次,应坚持完整性原则。档案应涵盖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就诊记录、用药情况、体检结果和生活方式等,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再次,应突出时效性原则。健康档案必须能够及时更新,反映居民最新健康状态,提升应用的可靠性。最后,应坚持安全性原则。档案建设必须以信息安全为前提,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在目标层面,规范化建设旨在打造覆盖全民、服务终身、信息共享、应用便捷的健康档案体系,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三、个人健康管理档案信息安全的风险与挑战

随着健康档案应用的深入,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凸显。首先,隐私泄露风险显著。档案中包含敏感的个人身份信息与健康数据,一旦泄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其次,数据滥用风险增加。部分医疗机构或企业可能出于商业利益对档案数据进行过度采集与使用,侵害居民合法权益。再次,系统安全隐患突出。部分健康档案平台存在防护能力不足、漏洞未及时修复等问题,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和恶意篡改。最后,法律法规滞后。尽管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但在数据保护、责任追究和跨区域共享等方面仍存在制度空白,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保障。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健康档案的安全应用与公众信任度。

四、信息安全保护的策略与路径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应从技术、制度和法律多维度构建防护体系。首先,在技术层面,应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区块链存证等手段,提升档案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应建立健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机制,确保信息不因突发事件而丢失。其次,在制度层面,应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的权限与流程,防止权责不清导致的风险。再次,在法律层面,应加快数据保护立法,明确数据主体的知情权、同意权和删除权,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最后,在社会层面,应加强公众的健康信息保护意识,引导居民合理使用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应用环境。

五、未来发展方向与机制创新

在未来发展中,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向。第一,推动全国统一标准建设,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数据共享与互认,打破信息孤岛。第二,推进智能化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对健康档案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个性化健康服务与精准医疗。第三,探索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政府、医疗机构、企业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档案建设与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格局。第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健康档案建设与国际接轨。第五,注重伦理审查与社会监督,在保障技术进步的同时,强化对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通过这些机制创新,健康档案建设将更具科学性、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结论

个人健康管理档案是实现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其规范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保护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健康档案建设的背景、原则、风险与保护策略,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认为,只有在统一标准、健全制度、强化技术和完善法律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建立安全、规范、高效的健康档案体系。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智能化、个性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推动健康档案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为居民健康水平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华. 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安全保护研究[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1(4): 56-62.

[2] 李明 .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标准化问题研究 [J]. 中国数字医学 , 2022(8):

73-79.

[3] 张丽 . 健康中国战略下个人健康信息保护的路径探讨 [J]. 医学与社会 ,

2023(5): 84-90.刘娜 1992 年3 月 女 籍贯:甘肃庆阳 民族:汉族 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 职务:教师 研究方向:健康服务与管理 邮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