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顾振秀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甘肃兰州 730300

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失能老年人的比例逐渐上升,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居家养老作为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传统与现实需求的重要方式,逐渐成为主流选择。然而,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专业性,单纯依靠家庭照料往往难以满足。社区作为连接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在居家养老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强调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服务供给不足、专业护理力量薄弱、资源整合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探索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路径,不仅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将从理论基础、需求分析、模式构建、实践路径与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一、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首先,社区治理理论为该模式提供了框架。社区治理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家庭与居民的协同合作,追求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居家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必须融入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其次,社会支持理论为护理服务提供了依据。社会支持不仅包括物质支持,还包括情感支持与信息支持,社区护理模式需要兼顾医疗照护与精神慰藉,形成多维度的服务体系。再次,健康管理与康复理论为服务目标指明方向。失能老年人不仅需要基本生活照护,还需要康复训练与健康管理,护理服务应注重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最后,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政策理论强调,养老服务必须在政策引导下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社区护理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顶层设计与保障。

二、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需求分析

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具有明显的多样化与复杂化特征。第一,生活照料需求突出。由于行动不便或丧失自理能力,失能老年人普遍需要在饮食、清洁、排泄、起居等方面得到长期照护。第二,医疗与康复需求增加。慢性病与功能退化是失能老年人的普遍现象,他们需要社区提供长期健康监测、康复训练与上门医疗服务。第三,心理支持需求强烈。长期卧床或行动受限容易导致失能老年人产生孤独感、无助感,迫切需要精神慰藉与情感交流。第四,社会参与需求不可忽视。失能老年人虽在身体上受限,但仍渴望通过社区活动与他人保持联系,获得社会认同与归属感。

三、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

首先,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应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医疗机构与家庭共同参与,形成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协作体系。其次,建立分层分类的服务体系。根据失能程度不同,可设计基础照料、专业护理与康复训练等多层次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第三,推进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将医疗、康复、护理与社工服务有机结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第四,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应培养和引进康养护理专业人才,形成医护结合、医养结合的专业服务团队,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的实践路径

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平台。通过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集医疗、康复、护理与社交于一体的服务窗口。其次,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可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健康管理与康复训练。再次,推广上门服务模式。根据老年人需求,开展上门护理、康复指导、心理疏导与陪伴服务,增强服务的便利性与针对性。第四,培育志愿者与社会组织参与。通过志愿服务和公益组织介入,弥补社区服务资源不足,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五、未来发展与优化方向

未来,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应在国家与地方层面出台更加系统的政策,明确服务标准与职责分工。第二,推动服务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护理服务规范与操作流程,提高服务的可操作性与可复制性。第三,深化医养融合。进一步打通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壁垒,实现从预防、治疗到康复、护理的全链条服务。第四,强化科技赋能。应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 + 和智慧健康管理技术,实现服务的精准化与高效化。第五,注重社会动员。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与家庭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共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支持网络。第六,注重文化融入。服务模式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还要尊重其文化与情感需求,注重精神关怀与文化传承。通过这些优化方向,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将更加完善与可持续。

结论

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应对我国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理论基础、需求分析、模式构建、实践路径与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在满足失能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然而,当前在服务资源整合、专业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在制度创新、科技应用与社会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未来,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模式将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与科技赋能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完善,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与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红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J]. 中国社会工作 , 2020(06): 45-

52.

[2] 张敏 . 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老龄科学研究 ,

2021(08): 33-40.

[3] 王伟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路径研究 [J]. 社会治理 , 2022(09): 61-

68.顾振秀 1987 年9 月 女 籍贯:甘肃 民族:汉 性别:女 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 职务:教师 研究方向:老年人康养护理 邮编:单位:甘肃北方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