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张鑫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第四中学 157600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创新与突破的迫切需求。大单元理念应运而生,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曙光。它打破传统单篇教学局限,以更宏观视角整合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更具系统性、综合性与连贯性,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非凡。本文深入探究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大单元理念内涵与意义

2.1 大单元理念内涵

大单元理念超越教材自然单元界限,依据课程标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实际,围绕特定主题或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与规划,构建更具逻辑性、关联性的教学单元。此单元涵盖丰富学习资源,如多篇课文、拓展阅读材料、实践活动等,通过多种学习任务与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

2.2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大单元理念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其一,提升教学系统性,将零散知识串联,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语文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其二,增强教学综合性,整合多元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协同发展。其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真实情境与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2.3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大单元理念优势显著。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丰富语言实践活动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上,复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思考,培养逻辑、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层面,多元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文化传承与理解角度,单元主题探究让学生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策略

3.1 教学目标设定

结合课程标准与单元主题,设定明确、具体、可操作且具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以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为例,知识目标为学生掌握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诗歌鉴赏与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同时,将目标细化为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3.2 教学内容整合

打破单篇教学束缚,围绕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仍以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来说,可选取不同朝代、风格的诗歌,如李白浪漫主义诗歌、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还可整合诗歌理论知识、诗人背景资料等,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加深对诗歌理解。

3.3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丰富多样、具实践性与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韵律美与情感;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围绕诗歌主题、意象等问题讨论交流,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创作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4.1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要点

教学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并非简单的身份切换,而是要深度融入学生的学习进程,在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中,教师可以先以《登高》为例示范如何分析意象与情感,随后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蜀道难》,在学生遇到困惑时通过 “为什么诗人要反复强调‘蜀道之难’” 这类启发性问题推动思考,而非直接给出答案。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需要具体的行动支撑,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即使观点偏离主流也先给予肯定再共同探讨,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绘画、音乐作品,像播放《将进酒》的改编歌曲,让学生在视听融合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比如在诗歌创作任务中,及时查看学生的草稿,对用词不当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创意的表达给予鼓励,而课堂管理则需在活动组织中提前明确规则,比如小组讨论时控制音量、展示成果时按顺序发言,确保教学活动既能自由开展又不失秩序,让学生在有序的探索中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4.2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从多维度发力,在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在教师评价聚焦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自评可让他们反思自己在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表达是否到位,互评则通过小组内投票选出最佳创作作品并说明理由,使评价成为共同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的结合要贯穿整个单元,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更要记录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提出的独特观点,比如有学生指出 “‘明月’意象在李白与杜甫诗中承载的情感差异”,这类思考应给予高分,作业完成情况则侧重诗歌赏析报告的逻辑性与深度;终结性评价除了传统的测试考查学生对诗歌常识的记忆,还可通过 “诗歌鉴赏答辩” 让学生现场分析陌生诗歌,全面检验其能力。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要求既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意象、手法等基础知识,更要考察他们通过诗歌鉴赏形成的审美能力,比如能否从《春江花月夜》中体会到宇宙与人生的哲思,以及在讨论中展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通过这样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能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精准依据,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4.3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结束后的反思需要系统化的梳理,在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教学后,教师应先对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是否都能准确识别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从课堂反馈和作业来看,若部分学生仍混淆 “杨柳” 与 “梧桐” 的象征意义,说明知识目标的达成存在漏洞。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反思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的效果,比如播放《琵琶行》的乐曲是否真正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设置是否合理,若出现部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情况,可能是问题设计不够具体,需要调整为 “比较《山居秋暝》与《辋川别业》的写景手法差异” 这类更具操作性的任务。针对学生学习表现中的共性问题,如诗歌创作时语言生硬,可在后续教学中增加 “化用诗句改写故事” 的练习;对于个别学生在鉴赏中逻辑混乱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思路梳理指导。通过这样持续的反思与改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活动设计的细节,让每一次教学都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实现突破,逐步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都能得到切实发展。

五、结论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内涵意义、科学设定目标、合理整合内容、精心设计活动、有效实施教学与构建评价体系,能让语文教学更具系统性、综合性与实效性。但在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教师要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大单元理念,为学生语文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建斌 , 刘婧雯 . 大单元理念下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模式研究——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5,26(02):35-37+41.

[2] 侯毅颖 .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模式构建 [J]. 新课程研究 ,2024,(34):79-81.

[3] 程洁 .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评价工具的设计与使用研究 [D]. 赣南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