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研究

作者

黄慧华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510430

引言

教育,是一场温情的陪伴,一段传承的旅程。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教师不仅传递着知识,更承担着塑造灵魂、启迪智慧的重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提出要构建“教- 学-评”一体化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践行《英语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探究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策略,构建“学讲并重”的课堂,持续跟踪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正向激励与反馈,发挥评价的真正价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一、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核心价值

(一)构建高效互动的语言学习场域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堂英语课的时间通常为 45 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深度融合教、学、评三个环节,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将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场景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打造高效的语言学习场域1。与此同时,教师引入师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能够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动力

《英语新课标》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给予学生正向、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知识积累、情感升华,进而成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动力的关键所在。传统评价模式侧重于知识点记忆和应试技巧培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学习关注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如项目式学习、主题演讲等,教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时给予反馈,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动力2。

(三)深化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体验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探索未知,追求自我认同。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构建一个全面、生态化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教师立足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考察学生语言掌握程度、运用能力,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将课堂评价作为一种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3。教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全方位考量,给予动态跟踪与指导,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面临的困境

《英语新课标》提出“践行学思结合,注重教 - 学 - 评一体化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纷纷探索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一)评价体系与新课标理念脱节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度聚焦于学生的考试成绩 业成绩) 教师侧重于应试技巧的传授,对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培养等关注度不足,与新课 单纯依靠书面考试,难以全方位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也难以真正 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提升语言运用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形成。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与新课标理念脱节,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也导致教育资源错配,过分强调应试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长,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教学评价方式陈旧

推进初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必须要匹配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当前,部分初中英语教师未接受专业培训,对新课程理念掌握不足, 难以有效实施新的教学评价策略。一方面,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掌握不足, 导致教学情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评价设计上,局限于传统的标准化测试,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侧重于结果性评价,如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准确率)、 考试成绩等,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家长期望与接受度的挑战

长期以来,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关注度较高,普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了教学评价方式改革进度。家长期望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此作为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重要敲门砖。教师在推进教学评价改革中,部分家长表现出疑虑,担心削弱了孩子在传统考试中的竞争力,影响到孩子的升学前景和未来发展。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不足,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对教学评价改革接受度较低。

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策略

聚焦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所面临的困境,迫切需要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探索并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打破现有的评价瓶颈,推动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向更加科学、全面、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立足于《英语新课标》要求,基于教学实践,深入课堂一线,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细致探究改革策略,以及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一)构筑全面而多元的评价机制

教师遵循新课标核心思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并构建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综合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教师全面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成长与进步。一方面,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化学习需求,及时给予指导与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优化教学策略、教学进度,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始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由此,实现教学相长,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

例如,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分组环节,教师通过日常观察、课堂测试、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保持组间的基本平衡。

在Unit4“Cartoons and comic strips”教学中,除了设计单词讲解、语法回顾、课文解读外,融入听力训练、口语训练。课堂上,教师结合本单元的“More practice”板块阅读材料“Tom and Jerry”,由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课后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一步了解电影《Tom and Jerry》的背景、主人翁等,兴趣盎然。学生大多对此影片有所了解,在完成了文章阅读后,教师播放节选影片《猫和老鼠》,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听地道的英式发音。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配音活动,每组选取影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角色配音。配音结束后,各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同学作为观众,从发音准确性、情感投入、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点评,形成生生互评的良好氛围。教师则在旁引导,适时补充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在以上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度把握课 设 丰富教学内容。在开展口语教学中,通过经典影片、英文歌曲, 课堂训练中及时纠正发音,引导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情感。教师 ,对学生听、说、写、翻译等进行综合性评价。采用小组讨论、 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培养能力。教师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英 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结合多元化评价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 们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的自主性

《英语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环节, 生的自主性。由此,既顺应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主体性的尊重 构建自我评价机制,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同伴、教师进行沟通,及时识别并解决学习障碍,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改进策略,增强学习内驱力。同伴互评为学生提供一

1 梁雅葶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框架构建 [J]. 英语教师 ,2025,25(04):136-138.

2 郑彩云.以评促学,让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实于课堂——初中英语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分析 [J]. 天津教育 ,2025,(04):68-70.

3 刘冬梅.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教学评价困惑及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2025,(03):90-92.

4 胡美如, 陆叶丰, 钱金林, 等. 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单元学习评价:意涵、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素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 外语教学 ),2024,(12):33-39.

5 常坤 . 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元性评价的实施 [J]. 中学生英语 ,2024,(48):7-8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给予示范与指导,确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借助于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语境、设计丰富的活动,灵活运用“小先生制”,在双向互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陶行知曾说,“知者为师、能者为师”。教师创设“小先生制”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聚焦于互帮互助、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培养学习自主性。

在 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教学中,教师组织项目式学习,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派一位学生担当“小先生”,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如文章阅读(分析主旨)、对话练习等。“小先生”对组内成员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且互相讨论,帮助彼此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先生”能够引导组内成员共同厘清思路,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在完成了单词、语法等教学后,学生理解并讨论课文中的“教育交流”,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xchange program?”、“How does the exchange programbenefit students?”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听力练习,进一步了解外国学校教育体制等。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后,分组进行讨论,由“小先生”进行组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在整堂课上,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口语交际互动,亦促进了分工合作意识的养成。

在以上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进而巩固学习成果、深化理解。在自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知识掌握 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开展自我反思,进而增强学习责任感和自我驱动力。在互评 尊重、欣赏他人优点的品质。由“小先生”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接受能力等,与“小先生”同准备、创设教学情境,保持师生的互动与默契,让整个课堂充满生趣与活力,也能够发挥评价的作用,共同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家校协作与构建联动评价体系

在初中学生的成长中,奠定家校协作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家校双方明确各自的角色与责任,形成互补互助的良好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规划蓝图。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设置“家长日”,让家长能够亲身体验孩子的学习环境。家长旁听英语课,观察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状态,直观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助于家长接受评价方式改革,构建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理念,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例如,教师设计一堂英语跨学科“公开课”,邀请家长旁听。鉴于初中生在英语阅读领域经验尚浅,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开拓视野,促进全面成长。教师利用课前导入、词汇精析及阅读训练等手段,为学生搭建起通往高效阅读的桥梁,鼓励他们将所学技巧迁移至更广泛的阅读材料中,以此拓宽阅读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在 Unit 6 “Ancient stories”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历史故事”这一主题展开。学生在学习古希腊众神、木马屠城、古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带有神秘色彩的异国文化故 兴趣盎然。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提炼段落主旨, 深化对文章主旨与作者观点的理解。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识别段落首尾句 读经验,掌握高效阅读方法。接下来,教师结合“历史故事”这一 主题 学语法,讲述中国历史故事,如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学生分组准备 先自行查阅资料, 整理故事情节,运用在本单元所学到的叙述结构、时态语态等语法知 文小短文,并在课 上进行展示。由此,教师构建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历史故事与英语表达相融合的教学课。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家长评价环节,引导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活动、教学方法、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适度引入课外英语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提炼文章主旨、总结内容,从而积累英语阅读经验,也能够开拓视野。家长参与到学生英语学习评价中,也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立体式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评价体系强调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旨在动态跟踪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适时指导,并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引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强调素质教育,教师推荐课外英文阅读材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跟踪了解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并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英文阅读计划,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例如,教师针对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实际,创设课外阅读训练项目,每周推荐一篇课外阅读材料,并在文章后面列出4-5 个问题,由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进行回答。教师运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