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优化方法

作者

韩玉录 张成达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力驱动着各类机械设备运行,为照明、通风等系统提供动力,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从基础施工阶段的桩基设备运转,到主体施工时塔吊、升降机的频繁作业,再到装修阶段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部分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电力管理混乱的状况,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与项目财产安全。因此,探究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电力管理优化方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 电力需求特点

建筑施工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施工阶段对电力的需求差异显著。在基础施工阶段,大型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打桩机等投入使用,电力需求以大功率动力用电为主;在主体施工阶段,塔吊、升降机等垂直运输设备以及电焊机等焊接设备频繁作业,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且波动较大;到了装修阶段,虽然动力设备使用相对减少,但照明设备数量增多,且各类电动工具的使用也较为频繁,对电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2 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现存问题

2.1 电力规划不合理

(1)负荷计算不准确。在施工前期规划阶段,部分项目对施工现场的电力负荷估算不够精准。一方面,未能全面考量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设备的用电需求变化。例如,基础施工阶段,大型桩基设备集中作业,耗电量大;而在装修阶段,虽设备功率相对较小,但数量众多且使用频率高。若仅依据某一阶段的用电情况估算负荷,易导致电力供应不足或过剩。另一方面,对设备的同时使用系数估计偏差,未充分考虑到部分设备可能同时启动或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使得电力系统设计容量无法满足实际用电峰值,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跳闸断电。(2)供电系统布局混乱。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布局缺乏系统性规划,配电箱设置位置随意,未遵循靠近用电设备、减少线路损耗的原则。部分配电箱距离用电设备较远,导致供电线路过长,不仅增加了线路电阻,造成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大量损耗,还可能因电压降过大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2.2 用电安全隐患多

(1)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部分施工人员在安装电气设备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接线不牢固、接地保护措施不到位、配电箱内电器元件布置混乱等。这些不规范的安装行为使得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故障,甚至引发触电事故。(2)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人员中,大部分非专业电工对用电安全知识了解有限,存在私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在潮湿环境中违规操作电气设备等行为。同时,部分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加了用电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3 人员管理缺失

(1)专业电工配备不足。一些建筑施工现场为降低成本,未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电工。部分电工身兼数职,既要负责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又要参与其他非电气工作,精力分散,无法全身心投入电力管理工作。在面对复杂的电力故障时,由于专业电工人手不足,不能及时进行抢修,导致停电时间延长,影响施工进度。(2)施工人员用电安全意识淡薄。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用电安全知识了解甚少。部分施工人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如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徒手插拔插头;使用破损的电气设备;私自乱拉乱接电线,将电线直接缠绕在金属构件上,这些行为极易引发触电事故。

3 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优化策略

3.1 科学规划电力系统

(1)精准计算电力负荷。在施工前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电力负荷进行详细计算。全面梳理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类设备的用电功率、运行时间和使用频率等参数。运用科学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如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等,充分考虑设备的同时使用系数和负荷变化情况,精确估算施工过程中的最大用电负荷和平均用电负荷。(2)合理布局供电系统。根据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用电设备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供电系统。确定配电箱的数量和位置,尽量使配电箱靠近用电设备集中区域,缩短供电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原则,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形成层次清晰、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在敷设供电线路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保持足够的线间距和对地高度;线缆穿越道路、建筑物等易受损伤区域时,必须采取穿管保护等措施。

3.2 安全技术交底

电力工程施工时还要关注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工作人员的职级进行逐级交底。在开始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定,向所有参与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定本工程的施工特点与需求,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等,确保开始施工后可以按照安全操作要求进行作业,同时形成应急处理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必须明确开展,保证每个条目具体落实,避免流于形式。如果需要 ⩾2 个施工队伍配合施工,要强调交叉作业的安全要求。每个班组的组长须每天对施工人员针对当天的施工内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确定交底的时间、内容、签名等记录准确,在这一阶段施工结束后归档管理。

3.3 电力建设土建质量管理

第一,原材料质量管理。电力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需要使用多种原材料,采购人员需要货比三家,在保证经济性的基础上,选择品牌声誉最好的供应商。在原材料进场的时候,需要检查质量证书等多种文件,必要时还要进行原材料的现场质量抽查与质量检验。第二,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是非常普遍的。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做好混凝土配比设计工作,同时还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配比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优化配比内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浇筑速度,并做好混凝土振捣等工作,保证混凝土质量。第三,旁站监理管理。电力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旁站监理工作。监理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施工内容的整理,在现场监管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行为,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部分施工环节没有按照预先制定的流程计划完成施工作业,需要现场介入其中进行纠正,避免出现必要的施工质量漏洞。在每一个施工阶段完成以后,也要联动施工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检查,满足质量标准以后再进行下一个施工阶段。第四,隐蔽部位的施工管理。在土建工程的隐蔽部位施工时,需要做好全过程的施工记录,必要时还要录制关键部位的施工现场视频,留作后续施工质量审核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检查,并进行施工工艺流程的动态质量监管,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水平,保障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高效、节能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电力管理还需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启龙 . 探讨电力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管理对策 [J]. 中国建材科技 ,2020,29(03):119-120.

[2] 蒋 玉 冠 . 现 代 电 力 土 建 地 基 施 工 研 究 [J]. 科 技 创 新 与 应用 ,2020(30):121-122.

[3] 于欢 .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34(1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