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与控制

作者

赵高宏

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1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1.1 合规性原则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政策要求。在变更过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确保变更的合法性。例如,涉及到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变更,必须符合相应的环保法规和安全规范。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变更不仅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还可能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只有严格遵守合规性原则,才能保证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有序进行,维护工程建设的正常秩序。

1.2 必要性原则

设计变更应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变更不应随意提出,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评估。只有当原设计方案确实无法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时,才考虑进行变更。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导致原设计的基础处理方案无法实施,此时进行设计变更就是必要的。在评估变更必要性时,应综合考虑工程进度、成本、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变更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1.3 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时,要充分考虑变更对工程成本的影响,遵循经济性原则。变更方案应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这就需要对不同的变更方案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例如,在变更路面结构设计时,应比较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的成本差异,同时考虑其耐久性和维护成本。此外,还应注意变更可能带来的间接成本,如工期延误导致的费用增加等。通过严格控制变更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工程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完成。

1.4 科学性原则

设计变更应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对于变更方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包括对工程技术、力学原理、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分析。例如,在进行桥梁结构变更时,需要进行结构力学计算,分析变更对桥梁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程经验和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通过遵循科学性原则,可以提高设计变更的质量,避免因不合理的变更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2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2.1 加强设计前期的调研与论证

在公路工程设计前期,充分且深入的调研与论证是减少后期设计变更的关键。设计团队应全面收集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信息,以及周边的交通流量、路网规划、居民分布等社会环境资料。通过详细的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准确评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例如,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要进行多阶段、多层次的地质勘探,避免因对地下情况了解不足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基础处理方式的变更。同时,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等相关单位密切沟通,确保设计方案与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相契合,减少因规划调整导致的设计变更。在调研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论证。专家应涵盖公路工程的各个领域,包括路线设计、结构设计、造价分析等。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存在争议的设计点,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从源头上控制设计变更的发生。

2.2 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为了规范设计变更行为,必须建立一套严格且完善的审批制度。明确设计变更的分类和审批流程,根据变更的规模、影响程度等因素将其分为重大变更、一般变更和小型变更。不同类型的变更应遵循相应的审批程序,确保每一项变更都经过充分的评估和审核。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各方进行专题论证。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参与评估,分析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工程进度、质量和造价的影响。只有在变更方案经过充分论证且得到各方认可后,才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一般变更和小型变更也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批。设计单位提出变更申请后,监理单位要对变更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审查,然后报建设单位审核。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变更。在审批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变更的随意性,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导致不必要的变更。

2.3 强化设计变更的动态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周期长,设计变更可能在不同阶段发生。因此,要强化对设计变更的动态管理,及时跟踪和掌握变更的实施情况。建立设计变更台账,详细记录变更的内容、原因、审批情况、实施时间以及对工程的影响等信息。通过台账可以清晰地了解变更的总体情况,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在变更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变更按照批准的方案执行。对变更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进行严格把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设计单位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及时解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建设单位要定期对设计变更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变更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分析找出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如设计失误、地质条件变化、外部环境影响等,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对于频繁出现的变更问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类似变更的再次发生。

2.4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与控制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方面的人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变更管理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对于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最新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对设计成果负责,减少因设计失误导致的变更。施工单位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提高他们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方案。监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督管理,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要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因监理不力导致的设计变更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

3 结语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复杂性增加,设计变更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凸显。遵循合规性、必要性、经济性、科学性等原则,采取加强设计前期调研与论证、建立严格审批制度、强化动态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这既能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与成本控制,又能提高工程质量与综合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管理理念更新,其将朝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公路建设事业作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黎颖 .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预算审查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J]. 运输经理世界,2020,(11):109-110.

[2] 程国友,杨峻,李爱鹏 . 探究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