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融入道法教学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影响研究
陈丽
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引言: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规则意识的培养更是其道德成长的关键。德育与道法融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本文通过研究德育与道法融合教学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影响,为小学德育与道法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对比冲击,激发体验“真感受”
在很多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将比较型的教育场景运用出来,进一步明确两个相关联的事物或者说现象之间存在的对比项,分析透彻,理清楚其中的内涵,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如 2024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 11 课《大家排好队》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的排队行为,却并不容易强化小学生们的规章制度意识。需要创设出对比型教育场景,给全体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去亲自观看魔术表演背后的玄机,但由于少数学生的焦躁心理作祟,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们蜂拥而上冲向舞台,导致整个班级陷入一片混乱的局面。之后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看到的情况,在自身的实际体验中谈到,不按照顺序排队就不公平、不尊重,而且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后,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在依次有秩序地观赏魔术表演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序排队能够把每个人的权益都保护起来,所有人的安全得以保障,大家相处得也更好,更加开心等等。
二、立足生活,发现日常“真规则”
《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做到了尊重儿童,案例都是从孩子身边生活环境里抽取出来,经过教育过程转化为现实的“孩子”,孩子有需要了解的、需遵守生活的各项规则,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游戏、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的教育。所有的课程内容来自生活,并再次回归到生活。教师应当研读教科书的教学目标,用心设计简单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保持道德品质的情况下接受甚至融入一定的生活中的规则。
(一)立足教材,升华教材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者而言,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而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将教材中的案例转变为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进行讨论,在学生角度进行观察生活中的琐碎趣事,进而进行思考,同时将教材和生活素材相联系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保持教材的核心价值,同时又将内容深入化。利用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打动学生的灵魂的教育,在心灵上引发震动,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社会观。
(二)贴近生活,趣味实践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小、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学习内容他们并不能有效地理解和记忆,这时就可以利用我们教师自身的研究来督促他们完成课堂实践作业,让他们能够基于日常的生活中所见所闻来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在教授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 课《上学路上》这节课的时候,便将他们安排为一名小时候的小交警角色,让他们对警察的工作有直观地认识,认识交通标志牌以及交通信号,在场教导警察阿姨来进行授课,直观并及时地讲解告诉小朋友交通标志中应遵守的行为和不遵守的地方,并且要求他们说出那些我们没有亲眼见到的图片和画面。在讲述完毕后又结合录像或者图片的形式对一些学生无法直观看到的讲解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举行一场有关这门课程的学习讨论会,让同学们能够将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大家,自己在哪些地方有所疏漏,并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改正自己所犯的一些错误,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也对警察、对家庭成员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能够提出一些中肯的批评和建议。
三、思辨探究,促使问题“真思考”
《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知识、情感、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偏重于知识的领会、情意的体验与行为的指导。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营造厚重有情的教与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运用激趣手段、设置情感指向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辨。在道德辩论情境中,教师要努力打造一个可以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见解的环境,让学生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道德感悟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学会逻辑分析技巧将道德原则、情感联结起来。再以《大家排好队》为例,教师以带学生外出旅游为素材创设了思辨情境。老师借带学生出游之机创设辩题。他提出“在旅游景区中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项目,队伍里人头攒动,但是我们出行的时间非常紧张,这时负责这一项目的员工私下提示我们如果想省掉排队时间直接到现场有专门通道可以进出,你怎么选择”的问题,然后分组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有赞成的表示这一方式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游乐项目,也可以达到出行节省的目的;也有坚决反对的同学说,这是违反规则行为,没有公平性,在一旁自觉排队的人一定会很有意见。期间,老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赞成的一方表示,因为旅行时间非常有限,错过一个旅行活动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情,而且这一员工是得到许可的,应该没问题。但是,老师引导他们再思考,如果每个人因为这种理由而不遵守排队的规则,那么还有排队的规则的意义在哪里?其他人又有怎样的看法。反对的一方表达了规则是大家应该遵守的,任何一名游客都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而伤害它,否则排队就会乱套,影响所有的人员。当老师在继续提问的时候,如果自己的亲人或朋友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时,学生就会想到用公平、尊重等价值标准去做人行事,才能更好地理解排队原则的含义,进而由简单的认知排队发展成为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将价值标准带入具体场景中去思考问题,更全面地看待事物。
结束语
德育与道法融合教学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德育与道法融合教学,学生能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成为具有良好规则意识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德育与道法融合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映 . 让法治意识悄然入童心——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操作要义”[J] 中小学德育, 2020(05):48-50
[2] 朱帅 . 依托道法课程培养规则意识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6):85-86.